笔趣阁

日照小说>和秦始皇合作 > 第 87 章(第1页)

第 87 章(第1页)

人心莫测,陈平凭借对人心的了解,玩弄手段从未失手过,从郡守到黔首,陈平可以轻而易举使旁人信任自己,也可以轻松挑起两个人、两方势力的矛盾,也因此,陈平更加确信自己对人心的了解。

可往日他那些手段似乎在面对赵不息的时候都失去了用处。

赵不息太直白了,她看出了陈平的小心翼翼,然后就这么直白的将信任剖开摊在陈平面前。

面对如此信任自己的主君,陈平还能如何呢。

“平必不辜负主君信任。”陈平长揖。

不过是,士为知己者死罢了。

七月收麦,怀县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怀县因着用了黑石的杂交优良粮种,整一个县的粮食产量都达到了十五石每亩。

在收割粮食的这几日,整个怀县上下都是一片笑声。

这么高的粮产,缴纳一半的税赋之后剩下的也有七八石每亩了,足够黔首们过一个十分富裕的年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怀县有贤人黑石子啊。

所以当县衙告知他们这些粮食除了种粮之外其余的都要和其他县交换成普通的粮食,黔首们也都没有异议。

上一年的他们也是这样过来的,用自家原本低产的种粮去和黑石子交换高产的粮种。今年风水轮流转,也应当是其他县的黔首用原本低产的粮食和黑石子交换高产的粮种了。

数百辆拉满粮食的车从各个县赶到怀县,又从怀

县交换到了新的高产粮种回到各县。各县的黔首们都已经在驰道两旁翘首以盼了,他们都听说了今年怀县的粮产有多高,其中还有一部分黔首甚至亲自前往怀县见过那如山一样的亩产。

当听到县中县令说黑石子愿意让他们用自家的低产粮种换怀县高产粮种之后,整个河内郡都沸腾了,无数的黔首争先恐后把自家的粮食拉到县衙请求县中快点去怀县换粮,生怕自己县去晚了就换不到高产粮了。

有些今年收粮不多没法换到足够新粮的黔首甚至坐在地上就痛哭流涕。

好在萧何早就想到了会有穷困的黔首无法收获能养活自己一家的粮食,更没有种粮能去换新粮了,所以早早制定了政策。

可以在秋收之后的冬季到县中用劳力交换种粮。

正好趁着这个冬天将整个河内郡的水渠修一修。

赵不息把这些杂事都扔给了萧何,自己就开始琢磨有什么事情是她之前没时间去做的。

农家弟子不够用了,医家弟子也不够用了。

这是现在最大的问题,学农学医的人本就少,可偏偏这两家的学问又是极其重要的,甚至在农耕时代,说是最重要也不为过。

黑石学堂规模又翻了一倍,半年就能流水线的制造出一批识字、能通晓简单算术的小吏。其实在秦朝当官吏的条件并不难,只要能识字会算些数就够了,秦朝的官吏之所以不够,更多的原因是

由于知识垄断。

寻常的黔首根本就没有能识字的机会,能够识字的已经不是普通黔首了。而秦朝官方虽说也有官塾,可入学条件苛刻,唯有家中有人担任官吏才能有一个入学名额,并没有打断知识垄断的壁垒。

赵不息创办的黑石学堂倒是打破了知识壁垒了,所以哪怕是领地忽然扩张,从怀县扩张到了整个河内郡,可官吏依然是够用的,直接从黑石学堂里找学生就行。

可农家和医家弟子培养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这两家都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需要老师带着从零开始学习。

陈长一年多也就带出了不到十个弟子,这些弟子也只是勉强能懂一些基础的农学知识。医家也是同理,赵不息在河内郡开出了丰厚的条件招揽医者,可就算是这样,也只不过招到了几十个医者。

满足不了基础配置啊。

赵不息冥思苦想,决定还是得修书,将基础的农家知识和医家知识编纂成一本通俗易懂的书,争取能让识字的人都能看懂。

类似于《赤脚医生手册》这种。

于是赵不息将萧何喊了过来,和他商量了一番。

“主君这个想法很好啊。”萧何称赞,他是一个深入黔首之中的人,萧何在无事的时候就喜欢走到田头和黔首聊天,他自然知道黔首们忧愁什么,想要什么。

“应该怎么翻地,浇水应当哪个时候浇,庄稼生了虫害应当怎么办,牛羊生了崽子应

当如何处理。”萧何看着赵不息写下的几行字。

他赞叹道:“若是能有这样一本书,让每个乡中都有人能够掌握这些有用的学问,那必定能够大大提高生产力。”

于是赵不息就开始带着人修书,召集了一群农家弟子和医家弟子。

母猪的产后护理、如何预防虫害、种植麦应当几月种植、一亩地浇多少水……

只是这书越修越厚,赵不息还将一些黔首们容易触犯的秦律写在了上面。

既然要做,那就连着普法一起做了嘛。

可这样赵不息仍然觉得不够,修书都修了,那还不如连着扫盲一起扫了,不求黔首们能认识多少字,好歹让他们能看懂官衙贴出的文书吧。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教化黔首,让他们明白感恩……

修书还是很顺利的,就是偶尔法家弟子和儒家弟子会吵架,偶尔吵急了眼还会打起来。

所以这两家弟子时常都是鼻青脸肿的。

赵不息一开始还会劝架,后来发现劝架也不管用,她在那里的时候他们各个皮笑肉不笑的维持和平,她一走,儒家和法家弟子又扭打在一起,沙包大的拳头对着对方脸上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