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空气比香格里拉厚重得多,带着麻辣和潮湿的气息。飞机落地时,我透过舷窗看到灰蒙蒙的天空,和云南的湛蓝形成鲜明对比。
"想什么呢?"晓菲戳了戳我的手臂,她已经换上了那件红色连衣裙,妆容精致。
"在想这里很适合写一个关于重逢的故事。"我合上笔记本,"潮湿的空气,模糊的视线,两个多年不见的人"
"作家病又犯了。"晓菲翻了个白眼,但嘴角带着笑,"先想想待会儿见到张明该说什么吧。"
我的心跳突然加。虽然主角是晓菲,但作为陪同者,我同样紧张这次会面。林默在前排座位转过身来:"我约了编辑三点见面,你们呢?"
"张明说他来机场接我们。"晓菲查看手机,"他应该已经到了。"
取行李时,晓菲不停地整理头和裙子,紧张得像第一次约会。我默默递给她一片口香糖,她感激地塞进嘴里。
"他看到我会高兴吗?"她突然小声问,"两个月没见了,而且我这样突然出现"
"他会惊喜的。"我捏了捏她的手,"谁能拒绝这么漂亮的姑娘?"
走出到达大厅,人群如潮水般涌动。晓菲踮起脚尖四处张望,突然,她的身体僵住了,眼睛瞪得老大。顺着她的视线,我看到一个穿深蓝色衬衫的高个子男生正朝我们快步走来。
张明比照片上更瘦,戴着黑框眼镜,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他走到晓菲面前,两人对视了一秒,然后紧紧拥抱在一起。
"你怎么不告诉我"我听到他低声说。
"惊喜嘛"晓菲的声音闷在他肩膀上。
我尴尬地站在一旁,突然意识到自己像个电灯泡。这时林默拖着行李走过来:"我去坐出租车,你们"
"不,一起吃饭吧!"张明松开晓菲,向我们伸出手,"你们一定是晓萱和林默,晓菲常提起你们。我是张明。"
他的手温暖干燥,握力坚定。晓菲站在他身边,脸上带着我从未见过的柔和表情,像是找到了归处的鸟儿。
张明开车带我们去了市区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别看店面小,这里的麻婆豆腐是全成都最好吃的。"他热情地介绍。
餐馆里人声鼎沸,服务员穿梭在狭窄的过道间,端着红油鲜亮的菜肴。我们被安排在最里面的一张方桌,四周墙上贴满了泛黄的老照片和书法作品。
"所以你们是从香格里拉直接飞过来的?"张明给我们倒上菊花茶,"晓菲说你们原计划还要去雨崩村?"
"计划有变。"我看了晓菲一眼,她正低头搅动茶杯里的菊花,"我们觉得成都的美食更吸引人。"
张明敏锐地察觉到气氛变化,但体贴地没有追问。他转向林默:"听说你是摄影师?"
两人很快聊起了摄影和旅行。我观察着张明——他说话时不急不缓,眼神专注,时不时给晓菲夹菜,记得她不爱吃香菜。晓菲在他面前像是变了个人,安静而放松,偶尔与他对视时眼里有藏不住的笑意。
"晓萱是文学院的高材生,"晓菲突然说,"写得一手好文章。"
"真的?"张明感兴趣地问,"什么类型的?"
"随便写写"我习惯性地谦虚,却在桌下被晓菲踢了一脚,"呃主要是散文和短篇小说。"
"她在写一本关于我们旅行的小说!"晓菲得意地宣布,好像那是她自己的成就一样。
"成都有很活跃的文学圈子,"张明说,"如果需要,我可以介绍几个朋友给你认识。"
我正想婉拒,晓菲已经抢着回答:"太需要了!她写得棒,就是缺乏展示机会!"
饭后,林默告辞去见编辑,张明则带我们去了他家——一套整洁的小两居。"客房已经收拾好了,"他放下我们的行李,"你们先休息,晚上我下班后带你们去吃火锅。"
晓菲主动提出送张明去公司,留下我一个人在客房里。我躺在床上,回想这两天的剧变——从雪山到成都,从看日出的感动到见证闺蜜重逢的喜悦。笔记本摊在胸前,我却写不出一个字。太多情绪堵在胸口,找不到出口。
手机突然震动,是林默的信息:"跟编辑提到了你的写作,他很有兴趣。明晚七点有场文学分享会,愿意参加吗?"
我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参加意味着要在陌生人面前朗读自己的作品,光是想象就让我手心冒汗。但另一个声音在问:这不正是你想要的吗?被看见,被听见?
"什么类型的分享会?"我谨慎地回复。
"非正式的,二十人左右。可以读一段旅行随笔,或者新写的小说片段。考虑一下?"
我答应考虑,放下手机,心跳如擂鼓。窗外,成都的天空依然灰蒙蒙的,但隐约能看到太阳的轮廓,像一枚模糊的硬币。
晓菲回来时,我正坐在窗边呆。"想什么呢?"她扑到我旁边的床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告诉她分享会的事,她立刻坐直了身子:"你必须去!这是绝佳机会!"
"但我从没在公开场合读过自己的作品"
"第一次有什么可怕的?"她翻出手机,"我们得给你选件像样的衣服对了,张明说他有朋友在出版社工作,可以帮你看看稿子!"
看着她兴奋的样子,我忍不住问:"你和张明谈得怎么样?"
晓菲的笑容淡了些:"很好但有些事需要时间解决。"她深吸一口气,"他确实拿到了德国的工作机会,下个月就走。"
"那你"
"我告诉他我需要一点时间处理家里的事。"她低头玩着裙角,"他理解。说可以等我三个月。"
我握住她的手:"会好起来的。"
"嗯。"她抬起头,重新露出笑容,"现在,我们得集中精力准备你的分享会!作家女士的第一场公开亮相,必须完美!"
接下来的小时像做梦一样。晓菲拉着我去春熙路买了条简约的藏青色连衣裙;张明联系了他的出版社朋友,对方答应抽空看看我的作品;林默来了分享会的详细地址和流程。而我,则在客房里反复修改要朗读的段落,时而信心满满,时而自我怀疑到想取消。
分享会当晚,我们提前一小时到达场地——一家独立书店的二楼。空间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二十多把椅子围成半圆,前面放着一个简易讲台。几个工作人员正在调试音响和投影仪。
"我去帮你看看设备。"林默说,留下我和晓菲在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