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这辈子最感谢连吟枝的两件事,一是带她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二是她这么爽快地就把钥匙交给了她。
她想她可能明白了了致生为什么要给她写一封完全留白的信。
他不确定她是否真的喜欢壁画,所以他干脆不对她做任何引导。以免词不达意或者煽情太过,误导她选择了一条漫漫长路。
他也从不在乎,她从他那学走壁画的初心与目的。他对她的包容已经细微到了尘埃里,好像她好好活着,每多呼吸一口氧气都值得鼓掌喝彩一样。
了了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太阳。暖橘色的金光就像老了给她的拥抱,让她不再害怕漫长的黑夜,也不再害怕天亮前的黎明。
他们重新赋予了她生活的希望。
两年后,了了顺利毕业。
就在她的同学们选择了艺术馆、展览馆等艺术创作部门的稳定工作时,她没有选择投出简历,而是收拾了行李,踏上了她一早向往的旅程。
第四十章
了了大三那年,课业适应得还算轻松。她便趁着周末,去京栖周边的古镇或村落,探访传统壁画。
后来,机缘巧合,看热闹时顺手接了个当地财神庙的壁画翻新工作,从此,远近八方的大小订单就再没断过。
楼峋起初还以为她在开玩笑,周末接送了她两趟后,才知道了了在当地有多受欢迎。
小姑娘吃苦耐劳,材料清单又完全公开透明,不吃回扣。再加上还没毕业,薪资要的也不高,只要提前请,规定工期内准能交出一副美丽绝伦的壁画。
唯一的缺点,就是排单满,总约不上。
了了经常“流窜作画”,时间一久,这消息便在同学之间流传开来。
起初也没人凑到她跟前说,都是私底下拉帮结派的损上两句。能供孩子学艺术的家庭都是薄有家底的,像了了这样愿意去古镇村落画八仙过海、麒麟献瑞、松鹤延年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好像在壁画的艺术殿堂里,只有《洛神赋》和《永乐宫》才够得上他们的档次。
而学生的群体,向来是多数即正义。虽然他们并没有故意孤立了了,可无形中划分的阶级与圈层便是一种变相的排挤。
了了起先还没察觉,大一时她忙于照顾了致生,与同班同学来往甚少。除课业时间以外,一直奔波在医院和学校,每天两点一线,忙得脚不沾地。
大二时,她又因为休学了两个多月,中途返校,引起过不少猜测。谁也不会愿意和一个总是独来独往,还总被卷入流言风暴中的女孩交朋友。
所以,这件事一直发酵到辅导员来约她谈话,了了才知道。
辅导员是出于关心她的心理健康和经济状况,才找她了解情况。可落在有心人的眼里,这就又成了另外一种曲解。
人没事干的时候吧,真就挺无聊的。
一旦这个群体里再出现那么一个两个爱挑事的,就很难有安生之日了。
最离谱的时候,了了甚至被当面拦下来询问过:“你是不是很缺钱啊?”
但没等了了回答,她们就不怀好意地笑着离开了。
这就像是某个信号,接下来,一场以她取乐的盛宴便隆重地拉开了序幕。
可惜了,了了没什么朋友,这些风言风语她都没机会听见。就像网络连接时,光猫和客户端失联,那些信息有如遇到壁垒般,被一层坚固的铜墙铁壁死死地隔绝在外。
否则,了了高低得跟她们打上一架。
拜信息闭塞所赐,了了的兼职工作丝毫没受影响。
了致生留给她的文件资料里,有不少南啻风格的壁画,而南啻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文化最繁荣的时候。类似《朝元图》、《八仙过海》等群像壁画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了了不仅能练笔,还能获得一笔酬劳,别提有多美滋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