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婆婆立马开口骂道,“庄稼人租那点地,容易么,天杀的,还坑人家,平白害了寒老爷的名声。”
清漓想了想,开口道,“李爷爷可能要麻烦您一件事。”
李大权直接说道,“谈不上麻烦,小姐直接吩咐就是。”
“这五百两,想必是这两年里,他们贪来的,麻烦李爷爷帮忙退回去。”
李大权在心里合计了一下,北方农作物是两年三熟制,平均每户退还四钱半。
“还有,顺便告诉他们一声,等到麦子收完,我这地就不对外租了,全部种豆子。”
“可是有些人家,实在是没地种,不租给他们的话,怕是……”
“那这样吧,我种豆也缺人手,没有土地的或是比较空闲的,可以让他们帮忙。”
“行,好的,我过几天就去通知他们。”
不一会儿就到了晚上,几个人美滋滋的吃完饭以后,就各自回家睡觉。
夜里,清漓趁着上厕所的功夫,在空间里催生木材。
既然是盖房子用的,那当然选择结实耐用的。
所以清漓直接催生了五十棵楠木,五十棵红木。
另外清漓又催生了紫檀,黄花梨,酸枝木,水曲柳等各三十棵。
催生结束后,直接砍倒放在空间里,顺带着“烘干”,打算过两天送到山上去。
第二天一早,清漓就询问刘小柱,是否确定要读书识字。
刘小柱肯定的回答了一句,连带着金娘一起。
见他们二人如此坚定,清漓吩咐了一句。
“这两天有空的话,就把李大刚家的房子稍微整整,我去给你们请老师!”
说完就带着裴鸿煊去了灵山镇,去搜寻上次那个老者,张知恒,当今圣上的老师。
在灵山镇搜寻了半天,也没见老者一丝踪影。
不得已,清漓直接去茶楼打听。
“你说的是张老呀,就在集市后面的猫儿胡同那里,不远。”
清漓和裴鸿煊一路寻过去,就见一个小院子,大门正敞开着。
院子不大,内墙边栽了一棵大柳树。
此时正值农历三月初,柳树也冒出新绿,延伸到小院墙外。
走进大门,就见一位白苍苍的老者,正在用长长的胡子,逗弄怀中的猫儿。
“你们走吧,老夫不收弟子。”
张知恒眼皮子也不抬,直接开口拒绝。
看来是,有很多人来拜师了?清漓内心想到。
不过清漓很自信,自己能够请得动这位帝师。
看着老者怀中的猫,浑身雪白,额头上有一抹黑色,尾巴也是黑色的。
清漓开恭维道:“张爷爷怀里的拖枪挂印养的真好,毛鲜亮,一看就是精心伺候的。”
“这里是猫儿胡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养猫,不会养,也跟着学会了。”
“爷爷,我也很喜欢猫,可是我不会养,能跟爷爷请教嘛?”
“隔壁那户人家很擅长,你可以向他多请教请教。”
想拜我为师,门都没有!
清漓见张知恒婉拒,也不气馁,又开口说道。
“京城附近虽是一片祥和,奈何雍州苦寒之地,多有饿殍。”
张知恒听到,不免露出一阵忧色。
虽然短短一瞬,但是清漓还是凭借神识捕捉到了。
很好,有用!清漓继续说道。
“近邻冀州边塞,漠北王庭也在蠢蠢欲动。俗话说,家国兴亡,匹夫有责……”
“说的好!好一句家国兴亡,匹夫有责!”张知恒忍不住开口称赞。
没想到一个五岁小女娃,出口就是妙句,实在是聪慧!
其实哪里是清漓聪慧,其实是前世五千年文化底蕴,清漓在上学期间不自觉就学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