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琸忽然握住了阮韶的手,说:“可要抓牢了。戴着这个面具,若走散了,可不知道如何找你。”
“找什麽?你不应该趁机逃回大庸吗?”阮韶的手软软地由着他握着,话里带笑意。
刘琸晃了戴着面具的脑袋,道:“那为谨防我逃走,你不该将我抓牢点?”
隔着面具,谁都看不清对方的表情,连眼睛都隐在面具下的阴影里,只有眼中映着的星星点点的灯光在跳跃。
刘琸感觉到掌中那只手缓缓地动了动,和他十指紧扣住。
长长街市犹如银河落入人间,灯火流动,远观就如星辰闪烁。
阮韶带着刘琸穿梭与人群之中,像个难得出家门的孩子似的,跳脱欢愉。他一下被小摊上的游戏吸引了注意力,一下又跑去看艺人杂耍。
越国那些古怪的小玩意儿,阮韶都极熟,而且又争强好胜,每玩起游戏来,非要获胜才罢休。
刘琸耐心地陪在他身旁,为他掏银子。
老板笑道:“这位小哥儿真是宠爱弟弟。”
刘琸在面具下笑得意味深长。
阮韶一路赢来,很快怀里就抱满了奖品。
他知道带不走,便干脆沿途发放给孩子。那些孩子看有人送玩具,一拥而上,竟然一下就把他的东西讨要光了。
“早知道就该留一个小件,好歹做个念想了。”阮韶空着双手,啼笑皆非。
刘琸左右望了望,拉着阮韶朝一个卖艺人场子走去。
那里正有一个画了五彩鬼妆的大汉在招揽生意,说谁能拉得动他的大弓,便可赢得他祖传的鱼肠剑。
“哪里有什麽鱼肠剑,不过是个噱头罢了。”阮韶不以为然。
可刘琸脱去外袍,丢到阮韶怀里,走了过去。
大汉一看刘琸步伐,便知他是习武之人,不敢掉以轻心。
刘琸倒是好整以暇,从容地向围观衆人一拱手,握住了那支大得出奇的弓。
只见他摆好姿势,略微掂量了一下手里的弓,舒张双臂,开始用力。
阮韶情不自禁屏住了呼吸,看着刘琸肩臂的肌肉在衣服下膨胀鼓大,显露出清晰的轮廓,脖颈出筋脉也尽数曝露,显然已使出了全身力气。
在衆人惊呼声中,大弓果真渐渐拉弯,发出咯吱声。刘琸再一施力,忽听铮地一声,弓声竟然绷断,啪地抽在了刘琸的面具上,将那木质的面具刮出一条白色印子。
人群中霎时爆发出轰然叫好之声。
刘琸放下弓箭,交与那名大汉。阮韶急匆匆跑过来,问:“你可伤到?”
刘琸摇头,“没事,只打中了面具而已,你别担心。”
大汉取来一个木匣子,双手递向刘琸,“公子壮举有目为证,小人也绝不食言。请公子收下这把鱼肠剑。还望公子能好生珍惜它。”
木匣子的确是一把一掌长的精巧小剑。刘琸用衣袖轻拂而过,就削去一角。
“好剑!”刘琸点头,将剑入鞘,然後丢进阮韶手中,“给你了,做个念想,又可防身。”
阮韶握着小剑,浅浅笑了,只是面具遮着,谁也看不到。
刘琸哼了哼,“怎麽都不谢我?”
“这就谢!”阮韶拉住他的手,“我请你去吃豆腐脑。”
大榕树下的豆腐摊子,两碗豆腐脑,一甜一咸。
两人这才摘了面具,坐在榕树虬结的老树根上,慢慢品尝。
阮韶吃了一碗还不够,又要了一碗,对刘琸说:“我小时候每次到街上玩,定要吃一碗豆腐脑才肯回家。”
刘琸忽然鬼使神差道:“你那时常和阮臻出来玩?”
“怎麽可能?”阮韶扑哧笑,“他是皇子,我不过是个官员外室之子,若非质子之事,我大概这辈子都和他没有交集。”
刘琸顿时心想,那要没那质子之事就好了。
可又一想,若阮臻不做质子,阮韶就不可能和他替换,更不可能跟着来大庸。他也就根本不会认识阮韶。
阮韶此时正把面具挂在後脑,捧着第三碗豆腐脑呼呼喝着,嘴角还沾着点豆腐渣。
这般纯朴未琢的模样,以前大概只有阮臻能见。而现在,也有了他的份。
刘琸忽然心里生出一个年头,这条通往越国帝都的路若可以无限漫长,这辈子都走不完,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