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燕王judy > 第32章 刘伯温的最后时光 传奇落幕恩情永存(第2页)

第32章 刘伯温的最后时光 传奇落幕恩情永存(第2页)

眼看着府邸的大门尚未完全敞开,蓝玉却已迫不及待地翻身下马。他的动作迅而矫健,仿佛这一瞬间的耽搁都会让他错过什么重要的事情。

蓝玉的步伐如同疾风骤雨一般,他大步流星地冲进房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他和刘伯温两个人。

一踏进房间,蓝玉的目光便如闪电般落在了刘伯温那虚弱地躺在床榻上的身躯上。只见刘伯温面色苍白如纸,双眼紧闭,仿佛已经失去了所有的生气。

蓝玉的眼眶瞬间泛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他几步奔到床前,“噗通”一声单膝跪地,那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沉重。

蓝玉的声音中饱含着沉痛与敬意,带着几分哽咽:“刘先生……”

刘伯温缓缓转过头,那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神在看到蓝玉的一刹那,突然闪过一丝光亮,就像那干涸已久的土地终于迎来了一场甘霖。

他微微抬起那只枯瘦如柴却依然透着坚毅的手,有气无力地示意蓝玉起身:“蓝将军,快起来。”

蓝玉缓缓站起身来,高大的身躯此刻却微微佝偻着,像是被悲伤压弯了脊梁。他站在一旁,眼神中透着哀伤与不舍,双眼紧紧盯着刘伯温,仿佛要将眼前的场景深深烙印在心底,生怕错过先生的每一个瞬间。

刘伯温看着蓝玉,目光中满是感慨,思绪仿佛飘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声音虽然微弱却尽力清晰地说道:“蓝将军,想当初初见你时,你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将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无畏。那身姿,那气势,犹如猛虎下山,令敌人闻风丧胆。战场上的喊杀声中,你总是一马当先,刀光剑影都无法阻挡你前进的步伐。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为大明立下的赫赫战功,都铭刻在这江山社稷之中啊。还记得那次边疆之战,你率领千军万马,深入敌营,以少胜多,杀得敌军丢盔弃甲,那一战,可是大振我大明军威啊。”

蓝玉的眼眶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不让它们落下。他的声音略带颤抖,充满感激地说:“刘先生,若不是您平日里的指点和教诲,蓝玉哪能有今日的成就。每次遇到难题,无论是排兵布阵,还是应对复杂的局势,只要向您请教,总能得到最睿智的解答,让我在战场上少走了许多弯路。您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为我照亮前行的道路。那次在西北大漠的战役,若不是您提前提醒我要注意水源和地形,恐怕我会犯下大错,导致战局失利啊。”

刘伯温轻轻摇头,脸上浮现出一抹温和的笑容,那笑容里带着欣慰,也带着一丝担忧:“这是你自身的勇猛和天赋使然。你有万夫不当之勇,又善于用兵,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你对战场的敏锐感知,还有那勇往直前的气魄,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只是这世间之事,变幻莫测,往后行事,还需更加谨慎。这朝堂不比战场,战场上敌人一目了然,可朝堂之上,人心难测啊。”

蓝玉神情凝重地点点头,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先生放心,末将记住了。这些年在朝堂上,末将也渐渐明白了其中的复杂。只是有时候,末将这直脾气,总是容易冲动行事。”

刘伯温微微叹了口气,那叹气声仿佛带着岁月的沧桑和对世事的无奈,接着说道:“蓝将军,这朝堂之上,风云变幻,人心复杂。你性格直爽,又战功卓着,难免会遭人嫉妒。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日后做事,要学会韬光养晦,莫要太过张扬。有时候,收敛锋芒并非是软弱,而是一种智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大明的长治久安。”

蓝玉低头沉思片刻,脑海中回想着过往的种种经历,那些因自己的直率而可能引的隐患一一浮现。他抬起头,眼神中透着坚定:“先生的话,末将句句牢记。末将定当收敛锋芒,不再像从前那般莽撞。往后定会谨言慎行,多思多虑,不辜负先生的一番苦心。”

刘伯温看着蓝玉,眼中满是期许,仿佛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安稳有了一丝保障:“我知道你对大明忠心耿耿,这一点毋庸置疑。你的忠诚和勇猛,是大明的宝贵财富。但有时候,忠心还需配上智慧,才能更好地守护这大好河山。莫要留恋尘世的功名利禄,懂得适时放下,方能保得一生平安。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权势也如过眼云烟,唯有一颗安稳的心,才能真正长久。”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蓝玉单膝跪地,抱拳说道:“先生的教诲,如同醍醐灌顶。末将定不负您的嘱托,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末将定会牢记您的话,在朝堂上步步谨慎,守护好大明的江山。”

刘伯温微微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有你这句话,我便放心了。蓝将军,你日后若遇到困境,切不可慌乱。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冷静思考。”说到此处,他顿了顿,似乎积攒了一下力气,“若是拿不准主意,也可寻那信得过的人商议,切不可独自钻牛角尖。”

蓝玉重重地应道:“先生所言极是。末将今后遇事必定沉着冷静,不会再冲动行事。只是先生……您这病……”蓝玉说到此处,声音再次哽咽,满心的担忧溢于言表。

刘伯温微微一笑,轻轻地摆了摆手,似乎对生死之事早已看淡。他的声音平静而温和:“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不必过于挂怀。我这一生,能够亲眼目睹大明在诸位的共同努力下日益昌盛,也算是没有遗憾了。而且,我也非常想念太祖皇帝、马皇后、常遇春将军、徐达将军和汤和将军,如今终于可以与他们团聚了。”

说到这里,刘伯温的目光转向蓝玉,眼中流露出一丝担忧。他语重心长地说道:“只是,我放心不下你们这些还在朝堂之上的人啊。蓝将军,你要明白,国家的安稳,百姓的福祉,都肩负在你们这些栋梁之才的肩上。”

蓝玉紧咬着牙关,努力克制着内心的悲痛,但泪水还是不由自主地从眼角滑落。他强忍着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声音略微颤抖地说道:“先生,末将一定会将这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绝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只是此时此刻,想到先生即将离我们而去,末将实在是……”

话未说完,蓝玉的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哽住了一般,再也说不下去。那一颗豆大的泪珠,顺着他的脸颊缓缓滚落,最终滴落在地上,溅起了一小片尘土。

刘伯温看着蓝玉落泪,眼中也泛起一丝泪光,他用尽全力抬起手,轻轻为蓝玉拭去泪水:“男儿有泪不轻弹,蓝将军莫要如此。我虽即将离去,但我的心会一直与大明同在,与你们同在。你只要秉持着对国家和百姓的赤诚之心,我便死而无憾。”

蓝玉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那双手的温度正在逐渐消散,但力量却仿佛通过这一握传递到了蓝玉心中:“先生,您放心。末将此生,定以守护大明为己任,绝不让您失望。若是有一日违背今日所言,愿受天谴。”

刘伯温微微摇头,轻声说道:“不必如此重誓,我信你。日后朝堂之上,或许会有诸多纷争。你切不可卷入无谓的党争之中,要以大局为重。不管是谁主政,目的都是为了大明的繁荣,切不可因一时意气,坏了国家的根基。”

蓝玉神情肃穆地点头:“先生的教诲,末将铭记于心。末将定以国家大局为重,不会被个人恩怨和权力纷争蒙蔽双眼。”

刘伯温缓缓闭上双眼,像是在积蓄最后的力量,过了一会儿,再次睁开,目光变得更加坚定:“蓝将军,最后再嘱托你一件事。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无论何时,都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只有百姓安居乐业,这江山才能稳固,这才是我们为臣者的根本职责。”

蓝玉用力地点头:“先生放心,末将一定会关心百姓。今后行军打仗也好,在朝堂理政也罢,都会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位。”

刘伯温欣慰地笑了,那笑容在苍白的脸上绽放,带着一种脱尘世的祥和:“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说完,他缓缓闭上双眼,仿佛完成了此生最后的嘱托,终于可以安心地睡去。

蓝玉依旧紧紧握着刘伯温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涌出。房间里弥漫着沉重的哀伤,仿佛时间都在此刻凝固,见证着这一场令人动容的告别。

刘伯温的目光转向自己围在床前的子孙们,他们个个满脸悲痛,眼中噙着泪水。他的眼神中满是慈爱与牵挂,语重心长地说道:“孩子们,我一生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我走之后,你们要相互扶持,和睦相处。为人处世,要秉持忠义,不可贪图荣华富贵,坏了家族的名声。要勤奋读书,努力上进,靠自己的本事安身立命。”

子孙们纷纷点头,哽咽着回应:“父亲(祖父),我们记住了。”

刘伯温又看向朱棣和徐妙云,眼神中带着一丝恳请:“陛下,皇后,老臣去后,望你们多多关照我的子孙。他们还年轻,许多事还需要贵人指引。”

朱棣紧紧握住刘伯温的手,郑重承诺:“恩师放心,您的子孙便是朕的亲人,朕定会好好照顾。无论何时,只要他们有需要,朕必当全力相助。”

徐妙云也连忙说道:“恩师,您安心去吧,我们定会铭记您的恩情,善待您的家人。”

房间里安静得只能听到微弱的呼吸声和众人轻轻的抽泣声。刘伯温的气息愈微弱,他的嘴唇微微颤抖,似乎还想说些什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蓝玉见状,急忙凑近,轻声道:“先生,您还有什么吩咐,末将听着呢。”

刘伯温用尽最后的力气,缓缓说道:“蓝将军……日后若有变故……切不可冲动行事……以大局为重……”

蓝玉强忍着泪水,用力点头:“先生,末将明白,末将一定谨记您的话。”

刘伯温的目光再次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像是要把每个人的样子都深深地印在脑海里。他的眼神逐渐变得迷离,思绪仿佛飘回到了遥远的过去。

“还记得当年……与太祖一同起事……那时候的我们……满怀壮志……”刘伯温喃喃自语,声音几近蚊呐。“为了这大明的江山……无数兄弟挥洒热血……”

朱棣凑近倾听,眼中满是悲痛:“恩师,您累了,就好好休息吧……”

刘伯温微微摇头,继续说道:“我这一生……能为大明效力……见证它的兴起与繁荣……死而无憾……只是放心不下你们……”

徐妙云泪流满面,握着刘伯温的手贴在自己脸颊上:“恩师,您安心走好……我们都会好好的……”

突然,刘伯温的眼神有了片刻的清明,他努力坐直了些许身子,声音也略微洪亮了一些:“棣儿,云儿,蓝将军,孩子们……记住,这天下是百姓的天下,唯有以民为本,方能长治久安……”

话一说完,他的身体缓缓向后倒下,眼神渐渐失去光芒,手也从朱棣和徐妙云的手中滑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