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渔阳国的确找到了更好的办法。
牠选择向招娣国投诚。
这让自以为看得通透的岐山国国君傻眼了。
气得牠撕了密报,破口大骂:“叛徒!”
然而,渔阳国国君才不管这些。
牠此刻正忙着招待招娣国的使臣。
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和谈书中,除了向招娣国称臣,每年向招娣国进贡外,牠还主动提出会禅位给大女儿,并将男女平等作为国策进行推广。
招娣国派出的使臣很满意他的识时务。
双方在友好欢快的氛围中签订了和约。
这是招娣国建国以来,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合约,史称“招阳之盟”。
这份合约的历史意义巨大,昭示着招娣国变得更加自信开放。
昭示着,从今往后,这太平了太久的天下要变了。
话分两头。
渔阳这边成功攀上招娣国的关系。
另一边,岐山和百越带着对渔阳国的鄙视,也顺利完成结盟。
牠们迅整合军队,趁着息、塞两国攻打蒲甘国的军队尚未回国,夜袭息国边境。
虽然少了渔阳国的加入,但两国还是有信心的。
毕竟,牠们也没想要一举攻下息国。
只是想趁乱攻打下几座城,削弱一下息国的兵力,好保全自身罢了。
而息国的边城城墙虽高,但城防年久失修。
为此,牠们特地拉来了他们引以为傲的几座红衣大炮。
然而,等牠们信心十足地兵临城下时却傻了眼。
红衣大炮虽笨重,但三百米的射程和强大的威力,用来轰开城门足够用了。
也如牠们所想,炮灰轰开了城门。
然而,当牠们得意地起冲锋时,却遭遇到了灭顶之灾。
息国士兵所持的火器,射程远,威力强,更可怕的是能够连。
两国士兵大惊失色,火枪牠们虽然见过,但那玩意儿每次使用都要填充火药,射程短,准头差不说,威力也不怎么样。
跟息国士兵手中拿的这种火器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两国士兵手中普通的轻质盾牌根本挡不住
一时间,冲锋而上的两国士兵死伤无数。
两国将军急忙下令,换上铁皮包裹的重装长盾,由盾牌兵在前面排成一排,掩护大军缓慢往前推进。
这招该说不说,确实有点东西。
然而,对方有不止一点东西。
息国竟也有火炮。
而且那火炮能够随意调整方向,
看见息国城墙上弹出黑洞洞的火炮时,岐山和百越的将军就知道完了。
果然,对方随便一炮便将牠们引以为傲的红衣大炮给炸了个稀巴烂。
这下军心彻底散了。
仓皇撤退的众人心中都升起同一个念头——难怪息、塞两国联军只两天便推平了蒲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