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进入关中,望着富丽堂皇的宫殿,心中不免动摇。
樊哙着急地劝道:“沛公,这些奢华之物乃是秦亡的根源,您可不能贪恋啊!”
刘邦不以为然:“我一路征战,如今享受一下又何妨?”
张良也在一旁附和:“秦因骄奢淫逸而失天下,沛公若想成就大业,当以天下苍生为重,不可重蹈覆辙。”
刘邦如梦初醒,当即下令封存府库,还军灞上。为安抚关中百姓,他与百姓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余秦朝苛法一律废除。此举措大得民心,百姓们奔走相告,箪食壶浆,纷纷前来犒劳刘邦的军队。
刘邦先入关中,项羽却心怀不满。他自恃兵力强大,在鸿门设宴,欲除刘邦。刘邦深知此去凶险万分,但又不能不去。危急时刻,项伯因与张良有旧交,连夜赶到刘邦营中通风报信。
项伯焦急地对张良说:“子房,项羽明日设宴,意在沛公,你快走吧,别受牵连。”
张良坚定道:“我为沛公效力,如今他有难,我怎能独自离去。”
项伯无奈,只得与张良一同面见刘邦。
刘邦大惊,忙问张良:“这可如何是好?”
张良思索片刻:“沛公,明日您亲自去鸿门谢罪,再随机应变。”
刘邦依言,带着张良、樊哙等一行人前往鸿门。
宴会上,气氛紧张压抑。项羽谋士范增多次示意项羽动手,又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由,伺机刺杀刘邦。项伯看出端倪,也拔剑起舞,护住刘邦。
刘邦吓得脸色苍白,强装镇定,对项羽说:“项王,我入关后,秋毫无犯,日夜盼着您到来,绝无背叛之意。”
项羽犹豫了一下,未作回应。
樊哙见势不妙,持剑闯入营帐,怒目而视项羽,慷慨陈词:“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麻,天下皆叛之。沛公先入关中,秋毫无犯,还军灞上,以待大王。如此劳苦功高,大王不但不赏,反而听信小人之言,欲杀有功之人,这与暴秦何异?”
项羽被说得无言以对,刘邦趁机借口如厕,在项伯掩护下,抄小路仓皇逃离。
鸿门宴后,项羽违背约定,将刘邦封为汉王,把他打到偏远的巴蜀之地。刘邦心中虽愤懑,但深知此时无力与项羽抗衡,只得忍气吞声前往封地。
在汉中,刘邦广纳贤才,经萧何举荐,任命韩信为大将军。
刘邦初见韩信,问道:“萧丞相多次举荐将军,将军有何良策助我成就大业?”
韩信分析天下局势:“如今项羽虽强,但不得民心。大王若能顺民心,明赏罚,定能招揽人才,与项羽抗衡。”
刘邦大喜,对韩信深信不疑。韩信果然不负所望,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迅平定三秦之地,为刘邦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此后数年,刘邦与项羽在中原大地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对峙。
公元前o年,楚汉双方在垓下展开最终决战。刘邦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团团围住。楚军兵少粮尽,陷入绝境。
夜晚,汉军唱起楚地歌谣,楚军以为楚地已尽被汉军占领,军心大乱。项羽大惊失色,以为大势已去,带着八百余精锐骑兵趁夜突围。逃至乌江畔,乌江亭长备好船只,劝项羽渡江。
乌江亭长焦急地说:“大王,江东虽小,仍有千里之地,数十万之众,足以东山再起。请大王渡江!”
项羽却仰天长叹:“我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如今无一生还,有何颜面见江东父老!”
言罢,拔剑自刎。刘邦最终赢得天下,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汉王朝。
刘邦称帝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历经战乱、满目疮痍的国家。为集中皇权,巩固统治,他开始着手削藩。那些曾与他并肩作战的异姓王,如韩信、彭越等,逐渐被他以各种理由铲除。
有人密报韩信谋反,刘邦问计于陈平:“有人说韩信谋反,该如何是好?”
陈平思索后说:“陛下,不可轻易兵。可假装巡游云梦泽,召诸侯至陈地,韩信必来谒见,届时可将其拿下。”
刘邦依计行事,韩信不知是计,前来谒见,刘邦当场将其拿下,贬为淮阴侯。
韩信心中愤懑,对刘邦说:“果如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刘邦沉默片刻:“有人告你谋反,我也不得不防。”
彭越亦是如此,在梁地拥兵自重。刘邦以其未响应出征为由,将他流放蜀地。彭越途中遇吕后,向其哭诉冤屈。
彭越痛哭流涕:“吕后,我实在冤枉,望您为我做主。”
吕后表面同情:“梁王莫急,我会向陛下求情。”
但回宫后,吕后却劝刘邦斩草除根:“彭越乃壮士,流放他必留后患,不如就此诛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