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初期,清军因准备不足,屡屡受挫。玄烨心急如焚,日夜召集大臣商讨对策。大臣们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求和,有的主张继续进攻。
“皇上,三藩势力强大,这场战争怕是难以取胜啊,不如暂时妥协,先稳住局面。”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建议。
玄烨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沉声道:“三藩不除,国家永无宁日。朕身为一国之君,岂会惧怕困难?若此时妥协,日后三藩必成大患。我们必须坚定信心,平定叛乱!”
为鼓舞士气,玄烨亲自前往军营犒赏士兵,他骑着高头大马,在军营中巡视,大声说道:“将士们,此战关乎国家安危,朕与你们同在!你们保家卫国,朕必不负你们!”
士兵们深受鼓舞,高呼:“愿为皇上效死!”
在玄烨的坚定领导下,清军历经七年苦战,最终取得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
在解决三藩问题后,台湾的局势也让玄烨牵挂不已。彼时,台湾被郑氏政权占据,虽偏居一隅,却如鲠在喉。
玄烨深知台湾地理位置重要,关乎东南沿海的稳定与国家领土完整。他召来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在养心殿内,玄烨目光炯炯地看着施琅,问道:“施爱卿,依你之见,收复台湾,把握几何?”
施琅跪地叩后,自信满满地回答:“皇上,臣愿立下军令状,只要朝廷全力支持,臣定能收复台湾。如今我大清水师经过整顿,实力大增,郑氏内部却矛盾重重,此乃天赐良机。”
玄烨微微点头,又问:“那收复之后,该如何治理,才能让台湾长治久安?”
施琅思索片刻后说:“台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收复后可设府县,派驻官员,推行教化,让百姓知礼义,守国法。同时,鼓励大陆百姓前往垦荒,促进经济展。”
玄烨听完,满意地说:“好,朕就命你为征台主帅,全力筹备,务必一举成功。”
施琅领命而去,精心筹备。几个月后,施琅率领水师出征台湾。海战激烈,炮火轰鸣,施琅身先士卒,指挥水师勇猛作战,经过数日激战,成功收复台湾。消息传来,玄烨大喜,立刻下旨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随着时间推移,玄烨已到适婚年龄,一场选秀为他的人生带来一抹温柔色彩。
在选秀的秀女中,赫舍里氏温婉端庄、知书达理,一下子吸引了玄烨的目光。初次见面,赫舍里氏盈盈下拜,轻声说道:“民女参见皇上。”
玄烨微笑着说:“免礼,抬起头来。”
当赫舍里氏抬起头,两人目光交汇,玄烨从她清澈的眼眸中看到了聪慧与善良。
此后,玄烨常找借口与赫舍里氏相处,一起在御花园散步,谈论诗词歌赋、治国之道。
赫舍里氏虽为女子,却对朝政有着独特见解,她轻声说道:“皇上心怀天下,以民为本,实乃百姓之福。但治理国家,还需平衡各方势力,恩威并施。”玄烨听后,心中赞赏不已,对她愈倾心。
不久后,赫舍里氏被立为皇后,二人携手走过许多岁月,赫舍里氏在后宫将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还时常为玄烨排忧解难。
然而,幸福总是短暂的。赫舍里氏在生育皇子胤礽时,遭遇难产,生命垂危。
玄烨守在床边,紧紧握着她的手,焦急地说:“皇后,你一定要挺住,朕不能没有你。”
赫舍里氏气若游丝,勉强挤出一丝微笑:“皇上……莫要为我难过……照顾好胤礽……”话未说完,便香消玉殒。玄烨悲痛欲绝,久久沉浸在失去爱人的痛苦中,此后对胤礽格外疼爱,寄予厚望。
除内政和军事,玄烨还极为重视文化教育。他大力提倡儒家思想,尊孔崇儒,在全国各地兴办学校,选拔人才。他自己勤奋好学,对西方科学技术也兴趣浓厚,专门在宫中设立西学馆,邀请西方传教士授课。
他跟着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地理等知识,看到西方传教士带来的地球仪时,不禁惊叹:“这地球竟是圆形的,实在奇妙。那我们所处的大清,在这地球之上处于何方?”
传教士耐心地指着地球仪解释:“大清位于亚洲的东部,这片广阔的土地……”
玄烨听得入神,又问:“那西方的科学技术,可有能为我所用之处?”
传教士回答:“比如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在建筑、水利工程上应用广泛;天文知识可用于制定历法,精准把握农时。”
玄烨点头表示赞同,随后让传教士用西方数学方法测算农田面积,再与传统方法对比,现西方方法更加精准高效,便下令在全国推广。
此外,玄烨还组织编纂《康熙字典》,这一浩大工程历时六年,收录了四万七千多个汉字,成为当时最完备的字典,对文化传承和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编纂期间,他时常询问编纂进度,对遇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字词的解释,一定要准确详尽,不能有歧义,要让后世子孙都能从中受益。”
玄烨的一生波澜壮阔。他以卓越智慧和坚定意志,开创康乾盛世的辉煌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帝王。
站在紫禁城城楼上,俯瞰这片为之奋斗一生的土地,他心中满是欣慰与自豪。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已然完成,而开创的盛世,将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
喜欢世界名人史请大家收藏:dududu世界名人史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