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也不知太子从何处寻来的木头属官,书读得不错,脑子却不好使。
整日禀报什麽「太子殿下啊,近来东宫贪腐之风太过严重,不能不管」,「钱财不够,必须想办法开源」,「人才太少,没什麽可用之才,这可如何是好」,「二皇子三皇子沆瀣一气,不得不防啊!」「七皇子跋扈,又有楚氏相助,来者不善!」
净是一些废话,难道太子心里没数吗?
难道他不知自个儿穷丶不知他那几个弟弟在後面虎视眈眈吗?
他要是知道如何一劳永逸,还用等到今天?
下属把难题扔了出来,太子拿不出一个主意,便有损面子,在衆人面前显得不那麽英明神武。
太子的英明神武有所折损,当然看这下属也越发可憎。
和这些令人烦心的属下一比。
我这个只向太子汇报一些易于处理的小麻烦丶还每每附上几样不同的处理建议,只等太子从中挑选决策的「弟弟」,便显得越发懂事可亲了。
凡有人有求于我,再小再轻而易举的事,我也摆出为难模样,仿佛极为棘手,晾上许久再做。
而真正一眼就知紧急的要事,如刘长史老母突发重疾,我反而只字不提难办之处,迅速拿东宫牌子命人请太医。
再自掏腰包寻觅几味难找的药材补品,买足分量,整整齐齐一并送至府上,只求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
事後我并不邀功,更不提人情,只时不时慰问几句令堂身体可好些了,补品可吃完了。
如此一来,我在太子手下可谓如鱼得水,上至太子下至小吏,没有不喜欢我的。
白日里我随同僚一同办公理事,夜里又陪太子喝酒。
听他抱怨舅家兄弟没脑子丶太子妃只知贴补娘家给他拖後腿,不如三皇子妃识大体云云。
如今几派皇子泾渭分明,二皇子三皇子的同盟来势汹汹,在朝堂上多次揪住太子一脉不放。
楚家最近缓过了劲,也开始四处发力,没少给太子添堵。
皇帝看楚家不顺眼,看太子也未必顺眼到哪去,于是态度暧昧,今日打压一下这个,明日又打压一下那个。
这天太子吃了二皇子一个大亏,损失了一个重要职位。
回到太子府後,他怒气冲冲召集所有食客幕僚,郑重发问。
二皇子三皇子铁板一块,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