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升在历史上也算是一个小名人了,他是明代中叶著名学者和大臣,人称尚书状元。
字启昭,号柏崖,江西南城株良镇城上村人。
乃是成化五年一甲一名进士(就是状元),授修撰。
任东宫讲读官、左赞善、右谕德、左庶子。
后因历数大学士刘吉十大罪状,反被诬陷,贬任南京工部员外郎。
刘吉伏诛后平反,官复原职。
后历官礼部左、右侍郎,迁礼部尚书。
又因得罪擅权宦官刘瑾,谢病乞归。
皇帝诏:加太子太保。
卒赠太子太傅,谥文僖。
著有《张文僖公文集》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子,一个真正的君子。
皆因他有一个同样是君子的父亲。
相传张升之父德行甚好,有一次年关,其父在县城拾得“梢马”(古时搭在肩上盛钱物的布袋)一个,内装许多银钱。
他担心失主回来难找,便在路边坐候。
当时正值黄昏,风雪交加,路人稀少,但他坚持守候,并沿途张望,直到物归原主,方才回家。
这种人当时是很受人敬佩的,是当世君子。
现在的张升,只是个举人,在京中读书,寄宿在学院,今日下雪休沐,几个人相约出来喝茶,顺便约见一下吴有为,这都一一年多不见了。
几个人都是年轻人,张升尤其如此,因为他们都跟吴有为年岁差不多,可以说是少年英才。
几个年轻人,其实也就五个人,但是各自带了书童,小小在其中,穿的最好,也最活泼,端茶倒水有茶楼专门的煮茶师傅,茶水清冽甘甜,吴有为喝了一口,顿时赞道:
“好茶!
“这是我自己带来的家乡的庐山云雾茶。”张升笑道:“乃是我的一位好友所赠,他家在英山下有一个茶园,就出产英山云雾茶。”
吴有为知道他家是江西南城县人,想到那个地方,在脑海中画了一幅后世的地图。
南城县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市中部,居盱江下游。
他能记得这个地方,乃是因为这个地方是自汉高祖5年(公元前202年)建县,迄今两千多年,是江西省建县最早的十八个古县之一,素有“赣地名府、抚郡望县”之称。可谓是一块“风水宝地”了。
庐山也在江西境内,江西的特产之一便是云雾茶。
“果然是地道的英山云雾茶啊!”其余三人都很是赞赏。
除了茶,自然还有点心,吴有为特意拿了拿了两块装在一个小碟子里,给坐在他身后的小小:“吃吧。”
“谢小老爷。”小小在家没规矩,出了门可不敢没规矩,在家的时候,吴有为给他东西从来没这么客气过,还站起来双手接了道谢才放下后坐下,自己开吃。
但是在外面他就很有规矩的样子。
“这位就是小小吧?”张升笑道:“总是听阿坚说起你。”
阿坚就是张升的常随,也去看过吴有为几次,替张升送过一一些水果果脯等物给吴有为。
逢年过节的时候,吴有为也曾派人给他送过节礼,不过小小去的时候,他都不在家,是他的常随阿坚接的礼物。
倒是没见过小小。
吴有为跟小小的关系,几个同窗都知道,当初就是这孩子救了吴有为,与他相依为命。
“是,就是这孩子,当初不离不弃,多亏了。。。。。。“吴有为话说一半,剩下另一半,四个人自然脑补上了。
不过这是吴府的家事,吴有为也不想多谈,便转移了话题,问了一声当下都是什么话题?
张升苦笑一声:“听闻十月过后,天下收粮结束,西安诸府闹了饥荒,朝廷打开粮仓赈济,西安诸府隔三差五的就闹粮荒。。。。。
其他人也道:“本来七月份听说干旱无雨,便免了陕西的税粮,如今又赈济,也不知道粮库可还撑得住撑不住。
“我大明太祖乃是穷苦出身,得了天下后更是体贴农人,民间的税赋并不重,又时常免税赈济地方,陕西一地既然连年慌乱,怎的没人打井浇地?”吴有为是后世来的人,没听说陕西那边歉收啊?
而且山西那边还号称“塞外江南”呢!
怎么挨着的陕西就这么穷困潦倒了??
“这个。。。。还真没听说过。。。。。”其余几个人目瞪口呆。
“只是,那地方缺雨少水,打水井也必定是深水井,且水量有限,大户人家打来浇地,是因为人手够多,银钱够用;小户人家打得起水井却浇不起地;穷苦人家连打水井都够呛,何况是浇地。。。。。。”张升倒是个务实的人:“且要打多少口水井才够用呢?"
吴有为想了想:“那可以引入。。。。”
他刚想说,可以从江河那里引入水渠,做水库蓄水,干旱的时候,可以用来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