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心里突然充满了期待。
她终于可以给弟弟随一份大礼了。
其实这个时候,大部分人随礼都是块儿八毛,两块钱都是近亲戚,或者是非常好的朋友。
但是石竹觉得,自己是亲姐姐,必须和别人不一样。
偏偏婆家又不好要,就很愁。
现在好了,钱终于有着落了。
随后陈远志又给饭店补充了几包调料,这才去菜市场。
石竹和木蓝第一次见他卖十三香,而且还带唱的,惊奇的不得了。
都忘了帮忙,完全化身成为观众。
一边听他唱着十三香小调,一边叽叽咕咕。
“没想到咱弟唱歌这么好听,怪不得十三香卖这么快!”
“你看那些大闺女小媳妇看咱弟的眼神,好像要把他吃了似的!”
“啧啧,没看出来啊,咱弟还有这本事!”
很快调味料就卖完了,本来今天不想去供销社的,但两个姐姐很久没来了,不去供销社转一圈,说不过去。
再次来到供销社,刚准备开口,朱老二就不知从哪蹦出来,神气活现的说,“郑琳,先说好了,不准卖给他!”
郑琳给他一个白眼,冷冷的说了一句,“我知道,不用你提醒!”
随后无奈的朝陈远志笑了笑,“陈皮,你看这,不是我不卖给你,实在是……”
没办法啊!
陈远志笑了笑,“没事,我就来看看。”
预料之中的事,陈远志完全不放在心上。
不过他真看不惯朱老二那狗仗人势的嘴脸,灵机一动,问道:“郑琳,我记得有很多东西是不要票的吧?”
七十年代,什么都要票。
洗澡要票,吃饭要票,理发要票,买东西更是必须。
柴米油盐酱醋茶都离不开票。
进入八十年代,一些东西就逐渐放开了。
以前要票,主要是物资紧张,不得不采取措施。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地方逐渐变好,虽然仍然很穷,很落后,但最起码能吃上饭了,工业也开始缓慢恢复。
于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东西就不要票了。
陈远志记忆中是这样子的,就是不清楚汤屋街目前的状态。
郑琳怔了怔,紧接着就笑起来。
“对,是有一些东西不要票,像花生瓜子这些零食,还有万金油胰子作业本铅笔,都不要票,你要吗?”
零食不是必须品,没钱的,不要票他也不会买。
“要,干嘛不要!”
陈远志就是故意气朱老二的,哪有不要的道理。
“给我称一斤瓜子,再称二斤花生,作业本来五十本,北城虾糖来一斤。”
朱老二气得嘴唇直哆嗦,“吃吃吃,你就不怕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