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第45章人傅北可是有媳妇。……
此时的陆小言一大早就在画画,最近她经常熬夜画,在她的努力下,小丫的故事终于要完工啦。
她将最後一幅认真画完,随後又检查了一下,确认无需修改後,在右下角,很有仪式感地写了个《完》字。
这两天,她一直在等出版社的消息,都十天了,仍旧杳无音信。
陆小言选的是省城的一家小人书出版社,为了稳妥起见,甚至没敢选最有名的那家,就怕对方收到的画稿太多,迟迟审不到她的或者好不容易审到了,结果她的故事没法跟大佬们相比,将她打回来。
就这都等了十天,也不知道还要等几天,才会有消息。她又重新检查了一下页码,见顺序都正确,才将剩下的画稿收起来。
昨天下班时,出版社的曹编辑已经审到她的画稿了,她顺手翻了几页,原本想大致看一下具体是什麽故事,结果,这一看,就被图稿吸引了。
没错,就是图稿。
他们出版社收到的小人书,全是线条氏的绘画,对于人物表情细节很难刻画到位,基本只能反映个大概,还有很多作家是只投稿故事,插画配图则需要再约画师。
这本画稿,直接按小人书的尺寸进行创作的,不仅有图稿,下面还配着文字。
不仅如此,她手里这本画稿,还是彩色连环画,没错,彩色的,每个场景丶人物神情丶穿着佩戴……都栩栩如生,画工相当好,根本不是简单的线条绘画能比的。
一看到这些画,曹编辑都有些激动,以她的眼光,自然能看出这些画的价值,第一次下班後,她没着急回家,而是看起了故事。
这一看她就入迷了,大丫的故事,陆小言画的不是特别多,她的悲惨经历,只占了全稿的四分之一,就这四分之一,都看的曹编辑双眼通红,大丫麻木的神情,挨打时瑟缩恐惧的模样,无不揪着她的心,她恨不得冲进画里,将这小丫头拯救出来。
新中国成立後,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里已经严禁童养媳的存在,但是这个习俗在某些偏远的乡村依然盛行,无数女孩就如同大丫一样,仍旧饱受摧残。
曹编辑已审过许多稿,不是初入茅庐的小年轻,一颗心早已冷硬起来,寻常故事已经无法打动她了,能让她落泪的,无不大卖。
她还在为大丫揪心时,小丫的剧情展开了,与姐姐的认命不同,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她的每一次思考丶每一次反抗都让曹编辑拍案叫绝。
故事很快进展到了小丫的梦境,故事情节曲折离奇,一直吊着人的心。
原来,小丫晕倒後,就被学校老师发现了,这位老师问清缘由後,就惩罚了那几个坏孩子,让他们不许欺负小丫,见她这麽爱学习,还送给她一本书。
小丫很感激这位老师,收下书本後,闲暇时间,她就开始一个个临摹书里的字,认识了更多的字,也更向往外面的世界。
十一岁时她的字体写得跟印刷体一样,她也开始了打零工,过年时,悄悄帮大家写对联,换粮食,大人们都挺同情她的遭遇,也愿意买她的对联,每写一副对联,她就能换一碗粮食。
除了写对联,她还帮人写信,抄书卖钱,攒够三袋粮食後,她就把藏起来的粮食从山洞里拖了出来,拖到了婆婆家,写了一封断绝关系的书,当初爷奶就是拿她换了三袋粮食。
多讽刺,三袋粮食,就将她买走了。一个活生生的小姑娘就只值三袋粮食。
此刻,她终于还清债务了,小丫天真地以为,还完东西,就可以回家啦,她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回了自己家,故事却在这里戛然而止。
曹编辑抓耳挠腮地想看後续,不知道等待小姑娘的会是什麽。却只看到一封陆小言的来信,上面写着後续的大纲,还说如果能过稿,她会将剩下的画稿一并寄过来,没过稿的话,还劳请他们将画稿邮寄给她,她讲了自己创作的不易,并贴心地在里面放了邮票和邮费。
曹编辑看得有些好笑,不过,这事也不稀奇,一本画稿往往是创作者好几个月的心血,按正常流程,不过稿的,他们都会将原稿退回,也有些小的出版社,懒得退,需要画师自己来取。像陆小言这样,附上邮票和邮费的还真发生过。
等站起来後,她才发现,天早已黑透了。
她是编辑部的主编,组员觉得有价值的稿子,才会送到她手中。她审稿过,觉得可以出版的,就可以和作者协商出版事宜了。
她此刻恨不得拿着稿子去找主编,可惜夜已深了,这不,睡醒後,她一大早就来了总编的办公室,激动道:“郑总编,您快来看看这个画稿,咱今年不是没有大力推广的书稿吗?我觉得这本就成。画稿生动精彩,文章构思新颖,真真是文情并茂,很能引发共鸣,你快看看,跟看电影一样精彩,不,我甚至觉得比看电影还精彩。”
总编还是头一次,见她兴奋成这样,也重视起来,一看到画稿质量,眼睛就亮了一下,“我先看看内容,既然能出版,你先通知作者吧。”
曹编辑:“我先让她把剩下的画稿邮寄过来,还剩下一部分,她还没邮完。”
“这可不像你的作风,没邮完,都敢让我大力推广,不怕作者烂尾?”
“故事已经快到尾声了,从前面的构思到上色,等细节,都能看出作者的用心,她哪里舍得烂尾,何况大纲都寄来了,不会有问题的。”
总编知道她办事稳妥,笑着说:“让她尽快将剩下的画稿邮寄过来,咱们这先筹办出版的事,如果值得大力推广,那再好不过,好点的稿子都投去了隔壁出版社,咱们都被打压多久了?今年收到的这些,都差点意思,得尽快崛起了啊,出版社都关门多少家了,咱们可不能步他们後尘。”
*
进入八月份後,他们三家的房子已经盖得差不多了,用不了几天就能封顶,不得不说干劲儿十足可比消极怠工干得快多了。
他们干得相当起劲儿,不仅有绿豆水喝,每天一到时间,陆大山还会让他们听收音机,小日子别提多美了。
这不,都下工了,几人还在讨论哪个唱段最好听,大家各抒己见,声音大的隔了老远都能听到,刘蓉上午在家呢,十点多端着洗衣盆去北池塘洗衣服去了,北池塘的水要干净一些,她抱着洗衣盆打另一条街拐出来时,恰好听到他们的讨论声。
陆红兵发表完意见,还不忘感慨一句,“大山哥真好,有了收音机,也不忘记咱,每天都开最大音量,干活都不觉得累了。”
“是啊,收音机也就算了,好歹是小北的单位发的,不额外花钱,绿豆可是挺贵的,咱这麽多人,少说也得熬了二十斤吧,不花不花一两块都没了,买白面都够吃好几天的。”陆红武这个话少的都说了一句,“他们家是厚道人,咱们也算跟着沾光了。”
这话不假,如果不是小言开的头,钟兽医也想不起来,让她帮着熬绿豆水,他们确实沾光了。
刘蓉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啥,端着盆愣在了原地,天天听收音机,还天天喝绿豆水?咋不像真事呢。
都过去一个月了,她竟然完全不知道!
等陆红兵他们走远後,她端着盆顿时跑回了家,“娘,娘!”
田老太正做饭呢,刘蓉每次做饭时,都偷吃,压根没王月勤老实,就算她时不时盯着,也防不住这个好吃鬼,田老太如今都是自个做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