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苏景同收起锦囊,去给探子传消息。
顾朔坐在书桌前沉思,苏景同说的有道理,没太子国本确实不稳,大周才从战乱中得以喘息,不能再乱了。苏景同说他没太子时,他看苏景同那眼,不是想他能不能生,他只是突然有点遗憾。
苏景同只小他五岁,年龄差太小了,等他老死,苏景同也年迈了。要是小十五岁左右,苏景同可以既给他当君後,又当太子。
皇亲国戚中,且不说顾朔对他们多数没好感,并不想将江山给他们,就是只说治国的本事能耐,也找不出几个能当大用的。
苏景同不一样,苏景同的理政是他一手教出来的,帝王权术是苏季徵耳濡目染的,又是军师出身,熟知战事。苏景同虽无心朝政,但真叫他当的话,能稳当拿下来。
苏季徵的想法未必没道理,既然皇帝和权臣不相容,为什麽他不能当皇帝?
苏景同以後是他的君後,是共享天下的人,是铁板钉钉的摄政王,哪个新皇帝来了,能接受摄政王?
周文帝登基时,苏季徵不也退让了麽?苏家族人全部回老家,兵权交出去,只当个纯粹的摄政王。又有什麽好结局呢?周文帝照样畏惧他入骨。
苏季徵在府中出生的孩子一个都没保住,难道是他真不会养孩子麽?不过是府里被下了慢性毒,婴儿体弱,经不住毒,早早死了。
苏景同命大,生在府外。苏季徵反应过来府里被下毒,清理干净毒才把苏景同接回来的。
也正因此,苏季徵意识到周文帝容不下他,与其任人鱼肉,不如先下手为强,自己登基为帝。
就算苏景同像苏季徵一般,步步退让,无非得到苏季徵一样的结局。
真不如让苏景同当太子,当皇帝来得安心。
但就差五岁……
顾朔头疼,但下笔利落。还是写了遗旨,如果他驾崩,苏景同临朝。
五岁就五岁吧,好好给苏景同保养身体,长命百岁,寿与天齐。
管他能当几年,先当上再说。顾朔要是身死,再没人比苏景同更让他放心,苏景同拾掇起朝政来应当不难。
顾朔叫潘啓将密旨登记造册,传中书令文良平丶康宁侯左正卿丶禁军统领江天丶尚书左仆宴语堂秘密进宫见证,後将诏书封存。
于是等苏景同送完密信回来,突然间就得到一个噩耗,“为什麽又要练武?!”
顾朔淡淡道:“延年益寿。”
苏景同:???
什麽东西?
我才几岁,为什麽要考虑延年益寿?
翌日,苏景同收到了徐幼宜送回来的锦囊,里面只有一封密信和一块玉佩,“随你信不信,如果今晚狗皇帝还没中毒,你爹必中毒。事成後自会让你见你爹。”
玉佩是他爹随身携带的。
晚上,宫里封锁了消息,据说皇帝中毒昏迷不醒,全宫戒严。
广明宫中,苏景同脸色惨白,守在顾朔床边——这次顾朔是真中毒了。
两个时辰前,徐幼宜的赤色丹药送进来,苏景同找太医鉴别了,这药依然会让人高热不退,不治身亡,于是继续让顾朔装高烧。
顾朔依言躺在床上装病,使唤苏景同批折子。
苏景同不情不愿,他实在不愿意沾手朝政,他西南馀党的身份还没洗清,瓜田李下,顾悯和徐幼宜还在挣扎使绊子,廉亲王馀党蛰伏不出,谁知哪天会给他扣一个屎盆子,离间他和顾朔。
顾朔很坚定,早晚要把皇位给苏景同,骤然接手压力大,总得叫他慢慢熟悉才好。
顾朔挑拣了二十本折子给苏景同,叫他先批着,回头自己再审核。怕苏景同出工不出活,装废物装不行捣乱,顾朔还专门警告他:敢捣鬼就盯着他再看二十本,什麽时候批好什麽时候算完。
苏景同叫苦连天,一边叨叨谁家小太监有他辛苦,一边拖拖拉拉去批折子。
其实批起来不困难,他对朝廷熟得很,只是有些折子事关重大,需要他好好斟酌。等他批完,一个时辰都过去了。
苏景同伸懒腰,腰酸背痛,他是越来越不理解周文帝丶苏季徵和顾朔了,皇帝有什麽好的,批折子一批一整天,干不完的活,费不完的心。
苏景同走回床榻,顾朔脸色潮红,昏昏沉沉地睡着。
苏景同诧异,顾朔演得真不错,似模似样。反正睡着了,偷亲一下不要紧吧。
苏景同做贼似地蹲在床榻前,鬼鬼祟祟亲在顾朔唇边。
顾朔的身体灼热,烫了苏景同一下。
苏景同头皮炸开,冷汗瞬间遍布脊背,在烧着地龙丶暖和到可以穿单衣的寝宫中,冷到哆嗦。
顾朔……
是真中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