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什么,深圳谁不听?"陈伟明不以为然,但还是调低了音量,"对了,林技术员说电子厂招质检员,月薪o包住,我们要不要"
"你想去?"卓西度抬头看他。
陈伟明挠挠头:"不是我在想,咱们生意稳定了,是不是该考虑"
"多元化展?"卓西度接过话头。前世的经济学知识告诉他,小企业过早多元化是致命错误。"现在集中精力把餐饮做好,等有了足够资本再考虑其他。"
陈伟明似懂非懂地点头。这时门外传来汽车喇叭声,一辆罕见的丰田小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一个穿西装打领带的中年男人。
"请问,这里是卖广西煮粉的吗?"男人彬彬有礼地问。
卓西度迎上去:"是的,您要"
"我是深圳旅游局的。"男人掏出工作证,"下个月有批香港美食家要来考察,想找些有特色的本地小吃。工商局推荐了你们。"
卓西度与陈伟明对视一眼,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喜。这个机会来得太突然,又太及时。
男人尝了三种粉,最后选中了广西煮粉:"这个原汁原味,有地方特色。"他留下o元定金,预订了下个月o日供应oo人份的粉。
送走客人后,陈伟明兴奋地跳起来:"达了!香港人!要是满意的话"
"别高兴太早。"卓西度已经开始盘算所需食材和人力,"oo人份至少要准备o斤米粉,我们需要再雇两个人,还得定制一次性饭盒"
正说着,老张慌慌张张跑进来:"不好了!我们工地接到通知要停工整顿,所有工人明天就撤!"
卓西度手里的笔掉在账本上。那个工地是他们最大的客户,每天固定包餐o份,占营业额三分之一。
"怎么会突然"陈伟明脸色白。
老张擦着汗解释:"听说中央来了检查团,说我们安全措施不合格。至少停半个月。"
卓西度迅冷静下来。前世研究中,他了解过特区建设初期的波动性。"没关系,我们转向工厂区。电子厂、服装厂工人中午也要吃饭,可以送餐上门。"
"可我们不熟悉那边"陈伟明忧心忡忡。
"明天就去开拓新市场。"卓西度翻开地图,指着蛇口工业区,"这里外资厂多,工人收入高,对快餐需求大。"
当晚,他们熬夜重新规划经营策略。卓西度设计了几种便携式快餐盒,用油纸包裹米粉,配上独立包装的汤料和配料,工人买后可以自己冲泡。又根据工厂作息调整了出餐时间,重点攻午餐市场。
第二天一早,卓西度骑着新买的二手自行车,后座绑着保温箱,向蛇口工业区进。深圳七月的阳光毒辣,不一会儿他的衬衫就湿透了。沿途经过正在施工的深南大道,推土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尘土飞扬中,工人们像蚂蚁般忙碌着。
工业区门口,保安拦住了他:"送餐的?有预约吗?"
卓西度早有准备,掏出一叠试吃券:"我们是深圳第一批个体饮食户,工商局推荐来为工人服务。这些是免费试吃的。"
保安将信将疑地放行。卓西度直接找到厂区后勤处,用同样的话术获得了在食堂外设摊的许可。中午下班铃响,成千上万的工人涌出车间,他的试吃品很快被抢光。定价o元的便携式快餐卖出o份,还有三家工厂后勤找他谈长期合作。
回程时,卓西度特意绕到老张的工地。昨天还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如今冷冷清清,只有几个看场子的工人在打扑克。他在门口站了一会儿,想起前世经济学课上讲过的"特区度"——高歌猛进背后是无数这样的停顿与重启。
"卓哥!"陈伟明远远跑来,脸上写满兴奋,"今天三个点加起来卖了o份!净利润快o块了!"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卓西度望着这个充满活力的年轻城市,脚手架上的工人们正在加班,远处新盖的楼房玻璃幕墙反射着金光。他突然想起前世临终前病房窗外的夕阳,也是这样绚烂,但那时他心中只有遗憾。而现在,尽管身体疲惫,内心却充满前所未有的充实感。
"明天会更好。"卓西度轻声说,不知是对陈伟明,还是对自己。
深圳的夜风裹挟着海的气息拂过面颊,带来远处码头轮船的汽笛声。这声音像某种召唤,预示着更广阔的天地等待他们去探索。
喜欢重生du重生年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