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大丫慢跑到作坊门口时,那场景,不说人山人海,也是擦肩磨背了,小孩,老人,男人女人,全村两百多号人齐齐到场。
张二丫马上拿来表格,张大丫接过表格,就坐在作坊门口,开始记录名字,拿蛋糕的数量等等。
张三娃张二丫两人就开始蛋糕,一边一边说:“张云大哥,你与张青大哥去青山镇上卖蛋糕啊,一定记得,二十块蛋糕可以得一张纸条知道吧?下个月十六号在国都的北市小贩拿牌子处有活动哦,一定要早到,晚了活动结束就没有了哈。”
张云是村里的年轻后辈,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这次能有财机会,必须抓住:“知道啦,二丫妹妹,咱们一来,你们就说这活动。咱懂。”
张大丫拿着炭笔,记录了很多名字。说实在的,因为这次的记录,她居然把村里的人都差不多记住了。谁是谁的儿子,谁是谁的老爹。
终于记录完,张大丫刚伸了个懒腰,就现某个男人欢天喜地地跑到作坊门前:“大丫妹子,能不能再给我四十块蛋糕啊?这是八百文,嘿嘿。”
张大丫歪头一看,这不是张云吗?怎么这么快回来呢?
原来去镇上的路上,有位坐着马车的老婆婆问路,张云给老人指了路之后,壮着胆子给老人推销了自己背篓里的蛋糕。
没想到老人尝了尝,四十块蛋糕全部买了下来,还得了两张抽奖劵。
张云千叮咛万嘱咐老婆婆,下个月十六号一定要去诏安城的北市,有好东西,用钱都买不到的新奇宝贝。
老妇人倒是欣喜的点点头,并没有过多回答。
张大丫收过八百文,微笑着划掉张云的赊账名字:“张云大哥好好干!”
张云喜笑颜开地又背着四十块蛋糕走了。
张大丫从张二丫的口中得知,村里的妇人们为了自家丈夫或者儿子能早点去卖蛋糕,都自默契地早早来到作坊开始做蛋糕。
张大丫想想也是,都像自己一样睡到日上三竿再来,黄花菜都凉了。卯时初就来作坊,换算成现代时间,早上五点就来了。
啧啧,对于赚钱,不管是现代还是古代,人们都依然狂热啊。
最近几天,张大丫没有上山,因为张二丫还不会写字,写也只是简单的常用字,识字更不用说,根本不识得几个字。
整个张家村,就张大丫一人能认能写。
张大丫一直想不通自己的弟弟妹妹,从来没有好奇过自己,在他们眼里感觉自己能算能写就是应该的。为啥不好奇呢?
张二丫张三娃肯定不会想多,自家大姐,肯定懂得多,有什么好奇怪的?
而此时的诏安城更是热闹,张家村的男人们,游荡在诏安城的大街小巷。
“掌柜的,咱这蛋糕可是真真好吃,不信你尝尝。”这个男人正是昨晚被妻子指挥的张远。
张远这时正在一家戏院门口与掌柜拉扯。在张远那渴望的目光下,掌柜的将信将疑地尝了一点蛋糕,瞬间两眼放光。
这东西简直太适合自己这戏院了,客人若是饿了,还能用这垫垫肚子。甜而不腻,软糯香甜,肯定会吸引很多人都目光。没准还会有人因为这好吃的糕点多来听听戏呢。
他果断买了张远挑子里的一百块蛋糕。
当张远拿到二两银子的时候,天知道自己踏入那么大的戏院需要多大的勇气。
走路的步子都有点虚,突然他反应过来,自己还没有把抽奖劵拿出来。
于是他又再次转身回到戏院:“掌柜的,咱还有东西没给您呢,这是五张奖券,咱东家说,下个月十六号会在东市换牌处举行抽奖活动呢,嘿嘿,到时候听说有神秘好东西勒,不要银钱。只需要用这奖券兑换就成。”
送走张远,掌柜的眼里却闪烁着精光。
他突然对这蛋糕的东家感到好奇了,都是生意人,怎能不知道这其中关系。
这种促销手段简直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买东西就送奖券,买的东西越多,奖券就越多,获奖的几率就大。若是遇到那种人傻钱多的,可不管蛋糕好不好吃,就为那神秘的好东西,也会花大量银钱。
好可怕的赚钱手段。
而好多高门大户的耳房外也出现了几个张家村的人。
“哎呀妈呀,这不是蛋糕吗?半个月没出摊了,咱以为那姐弟不卖呢,结果已经卖到咱这府里来了。”一采买婆子本来被看门小厮唤过来,心里很是不高兴,结果一看到蛋糕,立马笑了起来。
“是这个味道,你们这里多少块啊?”采买婆子问到。
“总共只有四十块了,婶子。”两位张家男人,咧着嘴,笑得一脸憨厚。
采买婆子砸吧砸吧嘴:“行吧,全部留下吧。”
两人把背篓里的四十块蛋糕拿了出来,然后又递出两张纸条。
在两人的天花乱坠的吹嘘下,什么有好东西,神秘好东西,这辈子都没见过的新奇宝贝。
就连采买婆子都感到好奇,会是啥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作坊里在孙大婶的监督下,井然有序的忙碌着,作坊外还有随时维持秩序的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