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道了别,转身出了门。
村子很小,不过几十户人家。依山傍水,倒也显得清雅。
正是日落时分,家家户户都在做饭,从屋顶升起袅袅的炊烟,颇有几分安逸。
刚走到自家门口,尚未伸手推门就听见屋内传来一串急促的咳嗽。
急忙奔进去,炕上妇人捂着帕子咳得正凶。
“娘,怎么又咳了?上次从叶大夫那里抓的药还有吗?我再去帮您煎一碗。”一边帮妇人顺气,少年焦急的问。
过得片刻,妇人方捂着胸口缓缓的舒了口气。
轻轻的拍了拍炕沿“你坐吧,娘有话说。”
虽然岁月老了美人,在她的眼角也爬上了细细的纹路,但仍不难看出年轻时的风貌。
少年静静的坐在妇人身旁。
“娘的病怕是好不了啦,你爹也不知何日方归?日后,若是日后娘不在了,你便去青州吧。”
“娘亲何出此话,孩儿每天都跟石伯去打猎换钱,这样我们就能继续抓药了,娘的病也就好了。”少年努力的安慰着妇人。
“阿云,娘知道你是个好孩子,娘的身子娘自己有数。”妇人幽幽的叹了口气,眼里流露出些许怀念。
“当年在青州,娘还没出阁的时候,不说大富大贵却也衣食无忧。我还有一个弟弟,他最是淘气不过。你外祖严厉,却对娘十分疼爱。三月三春日宴,我们去城外踏青,就遇到了你父亲。那时他还是一个秀才。”忆及当年事,妇人仍是红了脸颊。
“你外祖母万般不允,说是门不当户不对。日后我嫁进来定是要吃苦的。那时年少,哪会考虑那么多。后来我们成亲,害得她老人家大发雷霆,终归是不孝极了。”妇人唏嘘着摇了摇头,伸手从褥子底下拿出了一方帕子,一层层打开,是一只通透的白玉手镯。
“这只镯子是你外祖母给娘的,你带着它,你外祖母见了镯子,阿云,他们会对你好的。”言至此,妇人再也忍不住,言语呜咽。
“娘,我不要去外祖家,我要娘好好的。”听母亲这么讲,少年满脸的泪。
“阿云,听娘说。”妇人强撑着支起半边身子,帮少年拭泪。
“青州城西绿柳巷,门口有两坐石狮子的,便是季府。你可记下了?”
看到妇人郑重的脸,少年点了点头。
“孩儿记下了。”
“记下了就好,娘累了,想歇会儿,阿云做饭吧。”妇人闭了闭眼睛。
服侍着母亲躺下,又认认真真的塞好被角,他才放轻了脚步,转身出门。
当厨房里弥漫着饭香的时候,少年转身从老旧的壁橱里拿出碗来盛好了饭。一碗放在灶台上,端着另一碗进去给母亲。
“吃饭了娘。”伸手掀开打满了补丁的帘子,进了内屋。
妇人静静的躺在炕上,手里还握着那只玉镯。对于少年的叫声充耳不闻。
“娘?”又轻轻喊了一声,妇人还是没有反应。
把手里的碗放在炕头的柜子上,少年伸手去推母亲。
一触之下,只觉手下母亲的身体不复往日温暖,他转身急奔出门去,此时天色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