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听说刘大人奉旨来到了我江浙一带,不想今日才得一见,快快快,有请刘大人!
有请刘大人!”
书麟看到刘墉后赶紧将刘墉及我们迎进了总督府三堂。
各位看官老爷,大伙在其他地方总是单单看到一些府衙的大堂,却从没看到过什么二堂、三堂。
那么我们今天就专门讲一讲这些府衙建筑结构及作用。
在乾隆年间,一些较大的府衙一般沿着中轴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照壁。
它矗立在大门前,犹如一面巨大的屏风,不仅遮挡了视线,还以精美的装饰展现着衙门的威严。
大门面阔三间,采用大木悬山式构制,门钉板门、八字形影壁、须弥式基座这些细节处,尽显清代建筑的精致工艺。
进入大门,便是仪门。
它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架,大木硬山式的构造,只在高级官员及贵宾进出时才会开启。
仪门就像一个神秘的通道,连接着府衙内外。
再往前走,便是大堂。
大堂前置月台,面阔五间,进深八椽架,大木悬山式的构造让它显得格外雄伟。
这里是举行大典、决策军事和接待贵宾的重要场所。
想象一下,每当有重大仪式,大堂里人来人往,官员们身着华服,神色庄重,场面十分壮观。
从大堂往后,便是二堂。
它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架,大木悬山式的构造,是日常办公和议事的地方。
平日里,官员们在这里处理各种事务,讨论案件,为城市的发展出谋划策。
继续向后,三堂前置高台,面阔五间,大木硬山式的构造。
这里是接待上级官员、商议政务及起居的地方。
在三堂,官员们与上级交流沟通,汇报工作,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左右两侧对称分布着厢房、耳房和跨院。
厢房里摆放着办公桌椅,是官员们日常办公的地方;耳房则可以作为休息之所。
跨院为整个府衙增添了几分幽静。
在府衙的各个角落,还设有架阁库和仓库。
架阁库用于保存文牍、档案,那些珍贵的文件就像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仓库里存放着物资、财物等,为府衙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府衙四周有高大的围墙围合,四隅设有水井和更房。
水井为日常用水提供了便利,更房则是守护府衙安全的重要力量。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能看到他们在府衙周围巡逻,确保府衙的安全。
这就是乾隆时期较大府衙的结构与作用,我们一干人等被总督书麟迎到了总督府三堂落座。
落座、奉茶必不可少,一阵寒暄之后,书麟开口问道:“不知刘大人今日到我总督衙门有何贵干?”
刘墉见书麟首先发问,便直截了当地回复道:“下官奉皇上旨意,前来江浙一带查验官仓是否充实,不知书大人可有指教?”
“既然刘大人奉旨行事,那肯定有皇上的金牌令箭,能否让本官一观?”
嘿,这小子还要验一验刘墉是真是假。
刘墉也不客气,随手从怀中掏出金牌,又命我拿出令箭,还让他看了乾隆的天子剑。
书麟看了之后尴尬地笑了笑说:“刘大人尽管查验本都治下所有官仓,如有不实,甘愿领罪。”
刘墉说道:“下官这里有几本账目,想让书大人指教一二。”
说完掏出账目让书麟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