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许家是从许松槐嘴里知道大孙女家发生的事的。
得到消息后,许松石夫妇立即跑到了镇上。
到了栗子胡同,亲眼看到大孙女一家和女儿一家都安然无恙,悬着的一颗心才放下来。
他们到的时候天都快黑了,许靖姚和许慧自然不会再让他们回去。
许靖姚去买了些菜和点心,许慧帮忙掌厨,小的打下手,做了一桌丰盛的晚饭。
见孙女孙子和女儿一家都没事,翌日吃了早饭,两老就开口告辞:
“大丫头,我们得回去了,家里的事多,你家的宅子正如荼似火的建着。
你阿爷要在那边帮忙看顾着,我也要帮你两个婶子做饭。”
“爷,奶,这点钱你们拿着,做饭忙不过来的时候,可以在村里请两个帮手,莫要把自已累着了。”
许靖姚拿出几块碎银给他们。
本着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干的原则,家里建房一事上,她基本没管。
黄氏的腿不能动,留在家里帮不上忙不说,还要人照顾。
许靖姚干脆把她挪到了镇上
许二丫,许小小和徐小虎年纪还小,留在家里也帮不上忙。
她既不擅长房屋建设,厨艺也很一般,留在家没什么大用。
干脆做起了甩手掌柜,把买材料需要的花销、工人的工钱都给了许松石。
同时买足需要招待工人的米粮饭菜。
除了每隔几日会回家看一回进展,其他的事她一概没管。
“建房所有的开支你都给了,还给什么钱?再说了,做饭而已,我们三个足够了,哪里需要请人。”
陈氏立即将钱推了回来。
“大丫头,你奶说的对,这钱我们不能收。
你对我们足够好了,别觉得把建房子的事都丢给我们就不好意思。
我们是你嫡亲的爷奶,二叔和三叔也是你们的至亲,你家建房我们帮衬着是应该的。
更别说你给我们的,远比正常开的工钱要多得多。
现在整个老宅都沾着你的光,你若再这样客气,爷奶就要生气了。”
许松石也开口。
他们老两口和两个儿子儿媳帮大孙女家建房,虽然拒收工钱。
但一大家人吃的都是她买回来的米粮,大孙女给他们老两口冬夏的衣裳都各买了两套。
给家里每个小的都买了一套新衣,给两个两婶婶各买了几匹布。
那些布都够一家人再做上一两套衣裳。
还给家里每个床都添了一床新棉被。
现在又把老二家的小峰和老三家的小橡接过来习武,还出钱请夫子提前教他们识字……
安哥儿能安安稳稳的在县学上学,大丫头更是没少帮忙。
这些加起来可比工钱多太多。
他们都不是什么不懂感恩的人,这些好都记在心里。
“那这些点心什么的你们带回去吧,给家里的孩子做个零嘴。
我送你们到东街口,看三爷爷在不在,在的话请他们用牛车送你们回去。”
许靖姚没有坚持,只把昨晚上买的点心,糖果什么拿了出来。
老宅对她好,她心里有数。
现在他们不收钱,等到过年的时候,每人给他们封个大红包就是。
到东街口的时候,许松槐的牛车正好停在那里。
许靖姚给了十文钱,请他送两老回去。
腊月十二,县里安排了六十多个受了雪灾的流民到阳山镇。
让潘里正把他们安顿下来。
阳山镇是一个有五千多人口的镇子,有山有水,土地面积也不小。
安顿几十个流民倒是不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