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在拍摄期间,《饥饿站台》的最终票房也出来了。
六一儿童节上映,七月下映。
总票房足足拥有4130万,虽然比不过今年的票房冠军是《手机》5600万票房,但林北已经很满意了。
《饥饿站台》赚到的钱只会比《手机》更多,番番的赚。
4130万票房,作为制片方,林北和北电可以分到40%。
这40%林北可以获得60%。
扣掉税收,加上之前卖掉的版权收入,他这一部电影就赚了一千四百四十二万,中影也没有拖的意思,六月过完电影就下映,分成在七月中旬就到账了。
这玩意比抢钱来的快。
。。。。。。
《活埋》的拍摄已经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剪辑。
林北这次依旧是找到了之前给他剪辑《饥饿站台》的那两个学长。
这种完全按照林北想法来,说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剪辑师,可太好用了。
而这两个学长知道林北找他们剪辑电影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
现在的林北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虽然在圈内的地位没有老谋子,诗人,冯裤子他们高,但以戛纳最佳导演的身份,地位其实也不低。
最起码比绝大多数导演都要受欢迎,话语权也比他们更重。
这样的导演找他们两个剪辑电影,以后出去找活干都有资历了。
一句我给林北导演剪过片子,完全不用愁没有活干。
林北自然是不知道这两学长的想法。
在《活埋》杀青之后,他就把全剧组都给签约到了自己的皮包工作室。
而这两个剪辑工具人,他自然也不会放过。
《活埋》的剪辑工作比较顺利,但因为林北和李雪剑的骚操作,导致胶片数量有点多。
所以林北足足带着两个学长在北电剪辑室待了大半个月,同时将配乐之类的弄好后。
时间已经到了十月中旬了。
和《饥饿站台》不同,林北的目标是柏林电影节,也没想着去威尼斯,所以并没有急急忙忙的剪辑。
而是和拍摄的时候一样,每一分一秒都追求到了极致。
其实如果他赶工的话,是可以赶在威尼斯之前,将这部电影拍摄完,剪辑出来并且过审的。
但林北很清楚这电影的风格类型。
完全和威尼斯不搭边。
威尼斯的侧重点则是艺术与创新结合,而《活埋》则是涉及到战争和政治。
比起威尼斯,《活埋》更适合柏林这种看重政治和社会性的电影节。
《活埋》放到威尼斯可能会入围,但大概率得不到什么奖项。
而放到柏林则有可能保底获得一个奖。
风格类型还有内涵的不同,选择的电影节自然也不同。
像那种完全不看电影节侧重,乱报名的电影,只能是扑街。
将电影递交上去之后,林北就恢复成了无所事事的样子。
每天逛逛论坛,看看网友骂娘的日子挺爽的。
早在这个时候,已经有网友领悟到了互联网的真谛,那就是可以在网络上面随便嘴炮骂人。
思想领先几十年。
不过他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倒是能看到不少的读者艾特他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