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二郎一想到自己这孤苦伶仃多年,无依无靠,纵使天赋异禀,到底是少年,不禁是嚎啕大哭起来。
李长生自然也明白,有能耐的神仙看出了杨二郎的根脚,知道玉帝妹子触犯天条,没几个敢收的。
但李长生有太上道祖做靠山,自然也不畏惧。
“好,那我就收你为徒。你名字为甚?”
杨二郎赧颜道:“弟子在家行二,就叫杨二,还没有名字呢,伏望师父垂怜,乞赐个名字,却好呼唤。”
“你年纪尚幼,为师希望你将来文武全才。
晋者,升也,如日东升,有青云直上之象;戈者,锐也,似金玉淬砺,藏开疆辟土之锋。
晋字晋为文治之阶,头带三阳,合乾卦刚健不息之德;戈为武备之器,尾携正气,应白虎肃杀决断之威。‘晋’‘戈’双合,恰合修道之人,阴阳相调,文武相济之道。
与你起个名字,叫做‘杨戬’,好么?”
杨二郎大笑道:“好好好,徒儿自今叫做杨戬也!”
这少年郎得了姓名,欣然踊跃,对师父作揖行礼。
师徒二人,在这荒山野岭间,就寻了个山洞住下。
杨戬却也不觉苦累,每日里寻柴燃火,招水运浆。
到了吃饭时,李长生便带着杨戬下山,买了些馒头等物,日常充饥。
修道之事,李长生如今自己还学不明白,但是可以先教这孩子习字读书。
孙悟空跟着菩提老祖,还当了七年长工,李长生却也不急。
白日里,李长生用树枝作笔,叫杨戬识字。晚上趁着杨戬睡着了,他这个便宜师父,则是去老君那里上课听讲。
倏忽之间,过了半载,这双叉岭暗含灵气,李长生法性日渐充沛,五雷正法修行也深厚了许多,掌心雷,化作了五雷掌。
周围雷气纵横,极为威严,强横。
只是先天一炁巡游周身,却总也进不得,中丹田之绛宫金阙。
就像猴王是与两重大海,南赡部洲中游荡。
始终进不得斜月三星洞,就得不了大道。
李长生便是想起《西游释厄传》中记载,猴王为学道法,离了水帘洞,漂洋过海,有十数个年头。
这代表着的就是李长生如今的修行
难道我这先天一炁进中丹田,也要数十年?不,这并非与时间有关,而是心的磨砺。
如果代表着心的猴王,没有磨砺到位,过了十年百年,总也找不到斜月三星洞,也就到不了悟空的境界。
李长生心中暗忖,他回忆起《西游释厄传》:
关于这磨心之法,这双叉岭下没几日,就有好去处。如今不是西游开启之时,那六个家伙存不存在。
夜晚,八景之舆中。
“师父,弟子决定下山历练历练,磨砺一下道心。”李长生向老君提议道。
老君手捏胡须,说道:“也好,你整日里参禅打坐,虽有进益,却也缓慢。此心须在事上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