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血迹完毕后,便是急急忙忙去木匠铺。
他要照着仙人模样,请一尊塑像回来。
因着心中感怀,每日里三跪九叩,焚香供果。
孙妻与小厮白三,发现老板,与往日不同。
不再忧心忡忡,紧锁眉头,变得心性豁达起来。
……
却说李长生离了千佛寺,便驾着云来到山脚,杨戬正坐在松下一块大石下,打坐调养。凝神定气颇为专注。
当杨戬睁开眼睛时,见到师父卓立在前,不由一喜,跳下石来,说道:“师父,您传我的《八九玄功》,太也玄妙了。徒儿这两修行,大感裨益。”
李长生含笑点了点头,说道:“有所进益便好,你日常除了修行功法,每日里读经习字也不可忘了。”
李长生此间事了,便是带着杨戬驾云来到了万寿山外的市井,租赁下一院子,仍旧是让他住在此间。
为他买一些识字的书,把道祖留给李长生的一些已经看完的道书,暂借杨戬,正好让他抄书。
“师父,已经有道书了,为甚让我抄书啊。”杨戬说道。
“抄书一是让你养性,二是记得牢,三是让你习字。”李长生循循善诱道。
其实,李长生还有一个理由未言明,那就是让杨戬呆在家中,不闲逛游走,不去招惹事端。
杨戬家中虽突遭大变,早熟了些,说到底还是个孩子。不像是李长生两世为人,性子磨得坚定。
教徒弟就像是拴猴子,同样需要磨心性。
否则,一个少年孩童,整日里由着性子,放浪形骸。
更有甚者,成了熊孩子,恶童,到处点爆竹,放火星,极易招惹祸殃。
李长生想到这里,对心性似乎把握了更多。
他暗忖:“难怪说,学事物最快之方式,便是传授别人。”
“是,师父!”杨戬点了点头。
李长生叮嘱道:“戬儿,修行之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要有个修行的体段。为师去访友,你不可随意乱走,妄生事端,每日里需练功参悟。”
杨戬领命讫,李长生驾起云头,径朝万寿山而去。
……
李长生来到万寿山,径往八景之舆。
入得舆中,见到师父,便是躬身道:“弟子已安顿好杨戬,并且叮嘱他每日勤学,不可乱走。暗中也召来灶神,请他多加看顾。”
老君含笑点头,说道:“徒儿啊,你收杨戬为徒,却是替为师遮莫。耽误你修行了。”
李长生道:“师父,切莫如此说。弟子所学所得,均是出自师父,替师父效劳本就是应有之事。
况且,弟子发现教授徒弟之时,弟子对修行感悟更加深刻。”
老君点首赞同道:“然也,教徒传道,非止是对他人,于己身也大有好处。尤其是教授一个好徒弟。”
老君对自己这个徒儿,极是满意。任劳任怨,悟性佳,心性好,而且说话也好听。
李长生从如意香囊中取出一只独目,双手奉上给老君,并且将这两日所见,具实都说了。
包括助孙秀才除贼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