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一样,这是我的工资。”邵燕向赶紧说道。
“那以后老邵要多在我们杂志发表诗歌,稿酬嘛,就按照3元算。”
邵燕向:“。。。。。。”我不说了,还不行吗?
最终,严晨给《人民文艺》打了一个电话,把刘一民的稿费同样确定为千字六元。崔道逸得知刘一民要发表诗歌了,一个劲儿地要求严晨给他念一念。
结果得到的只有一句:“等过几天发表后再看吧!”
邹获凡中午吃饭的时候,遇到葛落,笑着说道:“感谢你今天说话。”
葛落平常很沉默,向来不怎么发表意见。
“我说话,也是有私心的。一是写的好,二是刘一民是我老乡。老家相距估计只有几十公里,都在洛市,我们那边走出来一个作家和诗人不容易。”
葛落开心地说道。
“原来如此,不采取高稿费,是没办法吸引作者的。《星星》下个月就复刊了,到时候作者的选择可就多了。”
《星星》作为一家同领域的杂志,虽然在川省,但影响力不弱于《诗刊》。
。。。。。。。。
文化馆宿舍内,刘一民开着台灯,认真地趴在桌子上写作,时不时随机打死一只过于亲昵的蚊子,瞻仰一下它的尸体后,再将它摔在地上。
忽然窗户被人敲了两下,打开窗户,拉开窗帘,看到刘运生正一脸惊讶地站在窗口。
宿舍楼是筒子楼,一条长廊连两边,通风就靠左右的窗户。不过老张给刘一民了特殊照顾,他的这个房间位于走廊中间,原来是值班室,门口开了一个窗户。
“一民,这么晚了你还在写书?”刘运生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感到不可思议。
“还早着呢,这才11点半。”刘一民看了看手表,笑着说道。
刘运生听到刘一民的话,一下子睡意就没了,什么叫才11点半,有天赋也就罢了,怎么写作也这么努力?
“一民,十一点半了?我都睡一觉了。”刘运生是起夜看到了这屋子的亮光,还以为刘一民睡着了没关灯。
“马上就睡,主要是现在灵感有点多,不写下来,我怕明天忘了。”
刘运生一听来劲了,急忙问道:“一民,我能进去看看吗?”
“进来吧!”刘一民打开了房门。
刘运生看了看自己下身,讪讪一笑,忙说道:“我过会儿再来,你别上门,我马上就来。”
过了一会儿,刘运生穿戴整齐,坐到刘一民的旁边,看起了刘一民的稿子,又随口探讨起了文学创作。
“《高考1977》?这是写高考的小说?”
“对,我参加了高考,有点感悟,就试一试将他们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