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大明帝国之洪武大帝 > 第21章 关键(第2页)

第21章 关键(第2页)

柳白并没有回答朱标的问题,而是反问了他一句。

趁着朱标思索之际,他随手从桌上拿起一张厚纸,在朱标curious的目光中,仿佛随意地折了起来。

经过一番思虑,朱标最终咬牙答道:“八股文承前启后,上继圣人之教诲,下启迪后世文人智慧,自是包含天下一切至理无疑!”

话音刚落,一道纸制的飞机便悄然从他眼前滑过。

那纸飞机轻巧地在客厅中飞行旋转,朱标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过去。

待纸飞机缓缓落地后,柳白的声音也紧接着响起:

“既然殿下如此笃定八股文蕴含万理,请您以四书五经中的至理,为我解释这张纸如何改变形状后,能飞得如此远,又为何能在无风的情况下于空中转折起伏。”

……

这算什么?这些根本没法用圣人的学问去说明啊!别说按照你的折法再折一个出来我做不来,就算是让我按照圣贤的经典理论去剖析原因,我也没那个本事!即便有八书十经也不顶用吧!

“怎么了?方才不是还信誓旦旦说四书五经与八股文涵盖世间所有真理吗?难道无法解释其中原理?”

“这……这个……我……”

柳白不紧不慢地继续追问:“那咱们换个话题。

殿下对火铳和火炮应不陌生吧?请劳驾您用四书五经来阐述一下火炮是如何运作的吧。”

“这个……这个……”

你这问题哪里涉及什么大道理了?不过就是火药**爆炸后把铁弹推出罢了,这种事情怎么能拿四书五经解释清楚?经典里根本没记载这类东西嘛!

“柳兄,您这些问题……岂不是本该由工匠们回答?似乎和治国之道毫无关联……”

“殿下想说什么?这些东西确与治国安邦无关,可您细细想一想,四书五经里哪句论调能够用来说明凤阳城的管理制度?是‘子曰’还是‘之乎者也’?莫不是都派不上用场?”

此刻,朱标内心暗暗觉得,这柳白实在有些故意刁难的嫌疑。

然而这话终究未能出口,因为他深知,事实确实如柳白所言——经典之中,并未触及这些领域。

“殿下是否曾想过,春秋时期战场上,主力装备是战车,将士持青铜剑作战、配以长弓。

而随后各个朝代演进过程中,骑兵取代了战车的位置,铁剑取代了青铜剑的职能;直到如今,火铳渐显替代弓箭之势,火炮更让攻城变得轻松。”

“这些发明和变革难道是由圣人之言所教导出来的吗?”

随着柳白的话语娓娓道来,朱标开始感觉到心中某些原本坚固的想法出现了一些动摇。

圣人的言论或许并未完全覆盖所有的道理……

然而他犹豫片刻之后开口:“即便如此,我也难以直接奏请父皇废止现有的八股文科举制度啊,毕竟那是父皇亲自制定的……”

可话到一半,朱标发现,他竟无法为自己辩解下去了。

正如柳白之前所言,若跟随他学习,那人便会成为众人攻击的对象,处境极其危险。

一不小心,便会陷入永无翻身之地。

刚才自己还充满信心,但下一瞬间,就像自己打了自己一巴掌。

“八股文确实能束缚天下学子的思想,使他们穷尽一生研究八股,无暇思考其他杂乱之事。

这看似如今是一大利好。”

“可是,我们是否也切断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那些专注于八股文的人,金榜题名后,又有多少懂得治国安邦?又有多少识得五谷丰登之理?”

“如果我们一直只用火铳、长弓和刀剑,某天若碰上武备更强的敌人,我们该怎么办?子孙后代又该如何应对?”

“牢记这一点,落后就会挨打,停滞不前就意味着退步!”

“太子殿下,请三思。

若是想学我的本事,就得有最基础的认识。”

落后就要挨打,停滞即为退步。

这两句话在朱标的耳畔回响不绝。

虽未亲身感触其中滋味,然而饱读诗书的他迅速明白了话中的深意。

如柳白所说,由八股文考试选拔出的学者中,识五谷者又有几人?这些问题不停在他脑中盘旋。

“太子殿下,不必匆忙做决断。

长途跋涉至此,还是先歇息片刻吧。”

看着朱标逐渐沉入深思的状态,柳白果断将其打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