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重生鉴宝完本 > 第81章 太好用了(第2页)

第81章 太好用了(第2页)

“嘿?”

局长摘下帽子,抹了一把脑门上的汗,呵呵呵的笑,“不好糊弄啊?”

主任跟着点头:“大院出来的,脑子转的就是快!”

“不急,以后慢慢想办法。”陈局长扣上了大盖帽,“先办案!”

对,先办案!

一行十几位,风风火火的进了楼……

……

大切开出警局,停在路边。林思成看了一下后视镜,呼了一口气。

“差一点就被堵上了?”

“放心,堵住也没用!老师我不会唱白脸,还不会唱红脸?”

王齐志“呵”的笑了一声,“也别怪领导动歪心眼,委实是你太好用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好用。

第一次的倒流壶,第二次的玉镇纸,这两次都还可以说是凑巧、偶然,这一次呢?

从前到后,完完全全,林思成都凭的是硬实力。

换成自己,多用点心,肯定能看出这樽铜炉是真品。但肯定联想不到什么“洗货”,更想不到炉膛内另有乾坤。

继而,也就发现不了那篇《往生经》,遑论推测出这樽铜炉的来历,出土范围,以及墓主人的具体身分?

所以,如果是王齐志,或是其他专家,至多也就鉴到“这樽铜炉实为真品”的程度。

但为什么要把真的造成假的,那就是公安机关的事情了。

西京为一省首府,市局内肯定是藏龙卧虎,人才济济。甚至于关兴民都能想到,这樽铜炉是犯罪份子洗货的产物。

但也就止步于“想到”,因为线索少的可怜,就只有这一樽香炉。

就算有人灵机一动,怀疑炉膛内另有文章,然后剥了那层锈,发现那篇往生经。但依旧得一点一点的找,一点一点的捋:

先请精通梵文、藏传佛教的专家翻译,去一趟布达拉宫,或是京城是肯定的。

但什么时候能联系到专家,什么时候能翻译出来?

算少点,半年。

翻译出来后,再拿到京城,请故宫或文物局的专家研判随葬者的具体身份。但故宫的专家很难请,文物局的专家更难请。既便能请到,也得排好长好长时间的队。

王齐志再给他们算少点:四个月到半年。一来一去,就一年以后了,到那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市局就只能先自己想办法,排查香炉的大概年代、出土的大概范围,随葬者的大概身份,以及流传的大概路径……说白了,只能先查是从哪挖的。

但说实话,比大海捞针轻松不到哪里。

因为谁也不知道,这樽香炉是不是被康熙,以及之后的皇帝赐给了谁。赐给谁之后又流传了几代,中间有没有发生过变故,比如家道中落之类的,导致这樽香炉流落到了民间。

满清鼎盛时期四万万人,你还能把所有人的祖坟全排查一遍?

但林思成抽丝剥茧,找出了炉膛内的那篇经文,一下子将香炉的出土地点缩小到了一个极小的范围:从康熙开始,到满清灭亡,贵为太子、亲王、皇贵妃的贵人,拢共有多少位?

再加上碳14检测“220-300”年的年代区间,直指清三代。

三代皇帝,符合特定条件的人连一百都不到。关键是,埋的极集中。

再加上林思成断定的“出土不超过十年”这个区间,一找一个准。

等于一下就挖到了根,然后顺着藤摸瓜就行了,这帮公安机关省了多少警力、经费,帮领导保住了多少根头发?

当然,林思成看的不一定就百分百的准,但谁让他摊上了自己这个老师?

不用半年加半年,王齐志只打了两个电话:梵文佛学专家、清史研究专家,齐活。

还不用排队:明天送到京城,出结果顶多一周。

搁谁是领导,谁都得动歪心思:太他妈好用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