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西北制造厂?!”
“老杨,你疯了不成?”
秦宣文罕见的调门拔高,像是听到了什么不可置信的事情,杨硕口中的兵工厂,他最近刚刚有所了解。
西北制造厂,那可是阎老儿在整个晋省的第二号大产业,晋绥军最重要的军火工业企业。
此前,这座军工厂还不叫这个名字,西北制造厂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4年阎老儿创办的“陆军修械所”
今年年初,阎老儿刚把七个分厂和炼钢、化学等工厂合并,组成这座庞然大物,叫做西北制造厂。
这种等级的情报,是秦宣文安排在太原的眼线传递回来的,按理说西北制造厂的变动,与他们17团没啥关联,情报员也只是例行送信。
原本这种消息听一耳朵也就算了,没成想自家团长还打上人家主意了!
“团长,打西北制造厂,是不是太冲动了点?那可是。。。”
秦宣文生怕杨硕是一时脑热,铸成大错,赶忙上前劝阻。
不料,杨硕哭笑不得摆摆手道:“我还没说完,我要打的自然不是总厂,那地方在太原,阎老儿眼皮子底下,给我一个师的兵力我也未必敢动手。”
听到这儿,秦宣文才意识到是自己着急早了,连忙讪讪道:“那团长想打的是。。。”
杨硕嘴角向上勾了勾,吐出两个字:晋阳!
秦宣文瞳孔一缩:“团长说的是。。。晋阳炮弹厂?”
用不着杨硕回答,他那满脸期待又激动的神情,已经说明秦宣文猜对了。
西北制造厂虽说把一众分厂外加各类机械厂置于麾下,但原厂的厂址大都没动,只是名义上归属总厂管辖。
目前,西北制造厂旗下的兵工厂几乎涵盖各个军工领域,枪厂、手榴弹厂、炮弹厂等等,杨硕盯上的晋阳兵工厂,就是一座专门生产迫击炮、山炮的工厂。
痛杀日本人一顿固然解气,但也让杨硕清晰意识到,日寇早已对晋西北虎视眈眈,眼下已经进入1936年春天,距离敌人彻底亮出獠牙不过一年多时间。
一想到日寇规模骇人的钢铁洪流,杨硕就不禁一身冷汗,秃子几十万装备优良的大军在日寇手下尚且占不到丝毫便宜,更别说同时期他们的小米加步枪。
杨硕已经等不及要将17团的战斗力彻底拉起来,17团目前最不缺的就是普通枪支,要想让部队战斗力迎来质的飞跃,重武器必不可少。
而要搞这些东西,只能向晋绥军下手,反正阎老儿这厮向来追求的是独善其身,哪怕全面抗战开始后,依然屡屡与友军部队为敌,消极抗日,武器留在他们手里也是浪费。
“晋阳炮弹厂倒是一块肥肉,但凡让咱们攻进去,随便捞点好处,咱们17团都算过年了。只是。。。”
秦宣文眉头皱成一个川字,有些不安道:“晋阳紧挨着太原,就算晋绥军被黄河防线所牵制,阎老儿在自己老巢的防守兵力也异常充沛。”
“我们打晋阳,会不会太冒险?”
杨硕却摇摇头:“我和你的想法正相反,灯下黑啊!”
“阎老儿的注意力都在西侧,晋西北在他眼皮子底下看着,哪怕咱们17团在广陵闹出这么大动静,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小打小闹。”
“这就足以说明,对方压根没把咱们放在眼里。正好趁老阎还没反应过来,咱干他一票大的!待我们日后成了气候,再想打晋阳炮弹厂的主意,可就晚了。”
秦宣文不语,心里暗暗盘算着17团的兵力和杨硕的想法,终究是一咬牙道:“你说得对!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趁黄河防线战事紧张,干他一票!”
与此同时,雁门关日军营地。
1936年,日寇尚未彻底吹响侵略号角,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华北地界,但紧挨着华北的雁门关同样有日寇的身影。
只因雁门关北通晋北重镇大同,远至蒙古高原,南通晋中重镇太原,此外还可转达中原和关中地区,是连接塞外与中原的重要通道。
野心勃勃的日寇早已派遣一个大队的兵力钉在雁门关附近,随时准备吞下这座要塞。
木栅栏围起来的营地中,布置着大大小小几十顶帐篷,四周是来回巡逻的士兵,营地中央位置,赫然是日军第26师团第4大队的指挥部。
此刻,指挥部内正传来日本人暴怒的咆哮声。
“愚蠢的支那猪!哇哩哇啦。。。”
一名佩戴着少佐军衔的日寇军官,正指着赵振东的鼻子毫不留情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