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军官策马从大营赶来,远远喊道。
“李参谋。”
看清来人,巡逻士兵立刻站定敬礼。
“吁!”
“来人可是17团团长杨硕?”军官勒住马后,开门见山问道,这倒是让杨硕微微一愣,没想到对方居然知道自己的名号。
杨硕明面上并未表现出任何异常,淡淡点头:“是我,阁下是?”
“73师师部参谋李东明。”军官朝杨硕抱拳,自报家门。
“李参谋从何得知我的名字?”
“呵呵,杨团长近两年在晋西北的大名谁人不晓?73师奉命调防晋省前,阎长官已经有所交代,让我等遇到杨团长的17团,务必好生相处,携手作战。”
李东明脸上挂着无可挑剔的和善笑容,语气诚恳的让人挑不出毛病,但杨硕偏偏不信,阎老儿对17团能这般客气?
“杨团长,此番想必是前来共商抗日大计?”
杨硕轻轻点头,不卑不亢道:“不错,日军21旅团大军已然攻向太原。另有一支先锋部队已抵达广陵,敌寇来势汹汹,特来与王师长相商灭敌计划。”
听到杨硕的话,包括李东明在内的所有巡逻战士,眼底无不闪过一丝愕然,继而是淡淡的嘲讽和不屑,心说就你们那两条枪,也配谈什么抗日?
李东明脸上的玩味表情一闪而过,“呵呵,既如此,杨团长,请吧。”
杨硕两腿用力,夹了一下座下马匹,缓缓朝大营行去,身后黄大龙二人赶忙跟上,一步不敢远离。
此刻,73师指挥部显得热闹非凡,一众将领围在指挥部中央的广陵沙盘前,正你一嘴我一嘴的商量着如何在广陵布置防线。
宽敞的指挥室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墙上几幅军事地图,地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小旗子标注着部队的部署位置和行军路线。
旁边还挂着两幅画像,装裱在精致的木质画框中,一副是秃子,另一幅是秃子的连襟。
李东明掀开帘子,杨硕面无表情的走进。
忽然闯进来的陌生身影,让指挥部瞬间安静下来,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望向杨硕,“李参谋,这位是?”
李东明忙小跑到前面,对着座首的军官敬礼:“报告师长,前四方面军17团团长杨硕造访,特来与我部相商抗日大计。”
“噗嗤!”
“前四方面军?造访?还抗日大计?我说李参谋,你没搞错吧?不就是一伙土八路,还用得着带到师部向师长报告?”有人淡淡嘲讽道。
“就是,抗日?就凭他们那几杆破枪?真到了战场上别被日本人的野炮吓尿出来!”
“哈哈哈哈!”
73师对红军部队的印象,还停留在大转移时期,言语间多少带着点历史仇怨,哪怕统一战线达成,也不可能对改组后的八路军有什么好脸色。
黄大龙怒从中来,恶狠狠的瞪着几人,杨硕却面无表情,压根没理会嚣张狂悖的秃军将领们,两眼直勾勾与座上之人对望。
指挥部内,气氛突然诡异的安静下来。
良久后,留着一撮八字胡的王西山缓缓从座位上起身,眼神中带着一股睥睨朝杨硕走来。
“四方面军的朋友。。。好久不见啊。。。”
王西山淡淡开口,沙哑的声音从八字胡底下传来,顺道伸出手掌。
其他人没听出什么,但杨硕知道眼前这厮话里有话,大转移时期,王西山曾率部参与过对四方面军的围剿,两军在千佛山有过一场血战。
秃子意欲将四方面军困死在北川峡谷,徐指亲自指挥部队与秃子的部队血战73天,17团正是千佛山战斗的先锋部队之一,王西山部则是敌军的防守主力。
在北川峡谷激战的两个多月,17团上下对王西山这个名字早已恨之入骨。
只是时过境迁,原17团的老战士已经所剩无几,现在团里估计没几个人还记得王西山的名字。
“没想到还能再见,王师长。真是可惜了,北川峡谷是块风水宝地,王师长却没有留下。”杨硕话里带着火药味,皮笑肉不笑的握住对方的手。
在场将领反应再慢,也听出杨硕说的不是什么好话,当即破口大骂:“他娘的找死是吧?!敢在我们73师大营大放厥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