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快步迎上,态度竟比对待自家学生还要亲近三分。
“我刚才还在想,作得此等辞章之人定有不凡气度,今日一见,果真英姿俊逸、气韵不俗!”
王昭扯了扯嘴角,但还是不动声色地拱手:“文大人过誉了,不过是突发灵感,随手之作罢了。”
此言一出,四座皆哗。
“随手之作?”
“这。。。。这也太。。。。。。”
几名县中学官对视一眼,脸上皆有震动之色。
“若是随手都能做到这种程度,那不和前唐的诗仙一样了吗。”
而在王昭后面,那几个公子哥眼巴巴的站在一旁,其中那位阳春县县令的儿子,脸色就像是刚吞了一只苍蝇。
本想着自己爹也是主政一县,这学政也该为自己出头。
却没曾想,这学政大人竟当众对那殴打自己的少年如此热情相迎,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
不过也是,学政是什么品级的,他爹又是什么品级的,可没曾听说四品官员给七品官员面子的。
“你是哪里人?”文关敬把王昭拉到了位置上,笑着问道。
眼睛里闪烁着几分试探和期许。
“公子可曾在我庆阳府中求学?”
王昭心头一紧。
“怎么这就开始查户口了?”
他暗道不能透露身份,若说自己是京城之人。
万一这学政在京城当过京官,那稍加查问便露了馅儿。
略一思索,心里便有了主意,自己得说远一点,就按他上一世的家乡来说吧:
“在下来自苏州。”
“苏州?”
文关敬略显失望,捋了捋胡须。
他原想着若是庆阳本地出这等才俊,自己也算是“教化有功”。
他日赴京述职也能多些面上光彩。
但是在苏州,那可就八竿子打不着了。
王昭见他兴趣缺缺。心中突然一动,随即开口道:
“不过在下素喜山水典籍,常年游历四方,近日正行至贵地,听周围的县市说,庆阳文风鼎盛,名士云集,若是去采风必然收获不浅,所以才从潼关那里赶来庆阳府,小住几日,刚好恰逢今日的雅会,庆阳不愧是文脉鼎盛,一时有所感悟才作出此词。”
洛清芷听得一愣一愣的,要不是这几天她一直跟在王昭身边,说不定自己都信了。
这话一出,文关敬眼神顿时亮了。
嘴巴也止不住地上扬。
“许督学,听到没有,等之后传看此词的时候,把这位公子的话也给加上,让周边的府城也知道我们庆阳府的文脉。”
“下官明白。”
许督学拱手上前。
文关敬转头看向王昭。
眼里的欣赏已经止不住了。
“游历至此,便能作出此等诗章?”
“好好好!”
他笑得连眼角皱纹都舒展开了:“这位公子的眼光真是不错啊,我们庆阳府一直以来就是以学促文的。”
一旁的县官、司吏们纷纷笑着点头:“公子真是慧眼识珠,不来则已,一来便是文会第一,不过这也是文大人的学政做得好啊。”
“能得文大人赏识,是公子的福分,也是我庆阳的福气。”
花花轿子众人台。
文关敬被捧的心情大好,胡须都在乱颤。
“好,好!这才是真正的以文会友嘛。”
他目光柔和地望着王昭:
“不知公子如何称呼?”
王昭思考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