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新报》火了,到了第二天,已经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资。
这几日,张允修和张简修二人,在建阳书坊附近寻了一处客栈,偷偷住在里头。
此时此刻,张居正还在“全城通缉”他们兄弟俩人。
没有动用官差,乃是老爹为了体面罢。
当然,张允修的烦恼完全不在这上头,他倚靠在窗户上,手上拿着一颗红肖梨,时不时啃一口。
目光落在客栈面前的街道上。
可见穿着青衫的脚夫,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识点字的,端起报纸为其他人诵读。
一有人读报纸,便有普通百姓聚集过来,有些甚至听了不止一遍。
巷子口卖炊饼的老汉,手里也拿着一份报纸,依着粗略学过的几个字,查看报纸上头各种黄道吉日。
对门绸缎庄的掌柜,拿着报纸上的物价表拨弄算盘,满头大汗。
管中窥豹,这报纸在张允修的三板斧之下,已经是成了!
这不仅仅有说书人的功劳,老哥张简修底下锦衣卫也出了一份力。
饶是如此,四哥张简修也似乎不太高兴。
张简修透过窗户,看到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又联想到家中老爹的暴怒,想到今后之后的悲惨下场,哪里还笑得出来。
他终是忍不住,有些怪罪地对张允修说道。
“五弟啊~你误我啊~我早说不行的~这报纸何时能赚到钱?我们俩何时能够回家?难道要如此这般躲下去么?京城便是这么大,我们躲得了一时,可躲得了一世?”
张允修吐出梨子的核儿,毫不客气地怼道:“四哥稍安勿躁,福兮祸所伏,你在香儿姑娘床榻上神游物外,自然也要受得住老爹的责罚。
而且。。。。。。你要对弟弟我有信心啊!难道我们这报纸不好么?”
“这。。。。。。报纸自然是好的。”
张简修一阵纠结。
他倒是认可报纸的,也对幼弟有了改观。
哪个纨绔子弟,会撰写出《大唐狄公传》,写出那么多的新奇的知识?
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幼弟从前就很聪明,他韬光养晦,背地里偷偷刻苦读书,就为了在这一刻一鸣惊人!
可即便是如此,张简修还是对报纸没有希望。
“五弟,不是哥哥我不相信你,这报纸虽好,你手段也算是绝妙,可他卖的太便宜了,五文钱能买些什么?
京城繁华人丁超过百万,可就算是人人都买咱们的报纸,也仅仅不过五千两银子,拿什么补上这神仙图的缺漏?”
张简修相比几位哥哥笨了些,可总归是会算账的,这报纸为什么不被看好?
他们如今的处境便是明证。
就算张允修将报纸做得如此吸引人,又有说书人的噱头。
可便宜了,利润便是低,卖贵了,普通百姓买不起。
在寻常人看来,这根本就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说到底,此事更像是张允修一场任性的胡闹。
张允修摇摇头:“四哥算错了。”
“算错了?”
“对。”张允修从窗台上下来,坐在木桌前为老哥算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