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珊。”阿六站起来相迎道。玉珊见了她,笑容微微一滞,赶忙拿眼去寻另外一个,见两人隔着十万八千里,并不熟络的模样,方放下心来。
阿六见此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她心下好笑,这玉珊防她防成这样,还不是因为她从前是舞女。
“我来找你买粉哩,你倒好,跑外头逍遥去了。”阿六点点桌上自己带来的锡制饭盒,屋子里头比外边暗,银色的饭盒在暗地里闪着一团混沌的白光。玉珊于是啪的一声把灯拉开,三个人顿时暴露在晕黄的灯光下面,给空气镀上了一层老旧宣纸的颜色。
“哪有,是我这干弟弟。”玉珊指指那个年轻男子,“他来看我,我去买点菜招待他。你今天怎么来这么晚。”她末了话风一转,是不想替他们两个引荐的意思,阿六哪能听不出来。
“我今儿午觉睡长了,头晕着呢,出去转了转,刚回来。”阿六说着,玉珊就转到厨房后面去了,“我去给你下粉,你等会啊,很快的。”阿六心知当然快,你怎么舍得放我和你这干弟弟呆久了。从前在舞厅的时候,阿六被人这样防不奇怪,她笑的是玉珊把她当什么人,以为只要见个男人,她就会往上攀?阿六颇有些不屑,她什么人没见过,何至于逮着个阿猫阿狗就兜来兜去。
阿六于是又坐下了,她回头一望,见那个男人还坐在那里,没人喊不会动似的。她似笑非笑的睇他一眼,现下灯已亮了,阿六也看清楚了他的样貌,饶是她风月场里浸淫这么些年,也不得不赞一句漂亮。阿六只看了他一眼,便明□□明的玉珊为何会这么紧张他,这男人身上有一种鲜嫩,有一种少年人才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年轻的□□谁不喜欢,阿六想,头发里好闻的气味,瘦削的肩和背上能抚摸到的骨头线条,包裹在一层丝绸似的皮肤里。和男人喜欢年轻女子一样,女人也喜欢年轻男子,尤其是玉珊。她的上一任丈夫是个老头,她太知道老去的□□有多么可怕了,那个生意人还没死的时候,他的身体里头就散发出一股腐朽的气息。他睡觉的时候总喜欢紧紧搂住玉珊,头抵在她的锁骨上,两具身体似乎在进行呼吸交换,他吐出自己的老迈,而她贡献出自己的年轻。
命运的交易有时候是个可怕的循环,玉珊用自己的年轻漂亮换了金钱,老了以后又用金钱去换别人的年轻漂亮。阿六想到这,凭空打了个冷颤。而里头的玉珊已经连声唤了起来,“嘉良,嘉良,黄嘉良。”
“哎。”这边应了一声。
“你把饭盒拿给我。”
阿六闻声,把饭盒递了过去,黄嘉良伸手来接,阿六眼也没抬。她不稀罕年轻,也不稀罕漂亮,人只会稀罕一种东西,就是自己没有的东西。年轻漂亮阿六拥有得太多,甚至拿来浪费。
黄嘉良走了进去,没有再出来,出来的是玉珊,想是因为在厨房忙碌,她额前的头发被汗湿了,整个人也显得水淋淋的。“热啊。”阿六问。“这个天闷的很。”玉珊说,“喏,你的粉,我给你加了两片青叶子,趁早吃,等下烫过头就黄烂烂的。”
阿六答应着,走出了玉珊的店,等她上楼时,她听到了楼下关门的声音。等到了家,她往窗外一看,只见一弯很细的上弦月,月光是微黄的,仿佛方才的灯光,但比灯光更透彻。照在同一方戏台上面,一个是局外人,一个是局内人。
玉珊把她这个干弟弟藏得很紧,阿六在这住了这么久,也才偶尔碰见了这么一次。阿六原以为她不会再见到黄嘉良,没想到就在次日,阿六从花市回来,就看见嘉良蹲在她屋子门口。
阿六把门打开,请他进来,问道,“玉珊叫你来有事吗?”
“不是她叫我来的。”嘉良仿佛离开了玉珊的店就变得会说话了,“是我有事想找阿六姐请教。”
阿六当然知道不可能是玉珊派他来的,“什么事?”她问道。
嘉良开始问她一些关于上海的事情,南京路上是不是种着法国梧桐,黄浦江是不是真从上海中间穿了过去,阮玲玉的自杀,《玲珑》杂志,他絮絮的问着,没完没了,阿六不耐烦敷衍了,她把脸一冷,“究竟什么事。”她又问。
嘉良不说话了,朝她腼腆的一笑。
阿六见状也跟着笑了,原来如此,这小白脸,他把主意打到她头上来了。阿六此时反而平静了下来,“我们是一样的人。”阿六说,“你这招对我没用,我劝你去哄哄梁玉珊,趁早多搂几个钱,将来你到了我这个年纪也能养老。”说完她看着嘉良一偏头笑了,下午的阳光打在她略掉了色的口红上面,很娇艳的,一副带刺玫瑰,笃定你摘不到花的模样。
嘉良心知她的话是反着说的,上海滩的舞女如过江之鲫,没有一个能像梅薰貂一样攒下一大笔,年纪轻轻就养起了老。阿六来到台湾没有出过山,也没有干过别的,五六年了,她虽不怎么铺张,明眼人也看得出她不缺钱花。人们不知道她家底有多厚,但总有人想来试虚实,面前不就是一个。
嘉良听了这话,收起了他那腼腆动人的微笑,很痛苦似的,他站起来便往外走,一副受辱的模样,阿六抱着胳膊跟在他身后。阿六的屋子收拾得很整齐,一阵过堂风穿了进来,啪的一声把她刷着绿漆的柜子门吹上了,柜子上放着个长满了铜绿的旧香炉,一看即知她是从来不用的,然而摆着不肯丢。地板也干净,闪着幽幽的黑光,倒映出屋子里两个人的身影,影影绰绰,被拉长了,拉变了形,像两个被控制了的皮影戏人。只见前头那个忽然回过身,抱住了跟在他后头的那个,后头的先是抽出手来打他,过了一会,两道人影却越缠越紧,一个压住另外一个,直往后仰。于是脚步又变了,不往屋外走,往屋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