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平凡修真路 > 第18章 唐太宗的幽冥之旅(第1页)

第18章 唐太宗的幽冥之旅(第1页)

在那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巍峨庄严的皇宫之中,两位威风凛凛的将军犹如两座不可撼动的山岳,坚定地镇守着宫门。他们身上所披的铠甲,在阳光的映照下锃亮夺目,折射出令人敬畏的光芒。手中紧握的兵刃锋利无比,寒芒闪烁,仿佛能将一切来犯之敌瞬间斩于剑下。他们的眼神坚毅而果敢,透露出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决心,仿佛能够阻挡世间一切邪恶的力量。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祥和、固若金汤的皇宫深处,却即将掀起一场惊心动魄、足以撼动整个王朝根基的巨大变故。

唐太宗李世民,这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之名的帝王,近些日子以来,总是被一些诡异离奇、令人毛骨悚然的梦境所深深困扰。在那如梦魇般的睡梦中,他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混沌的世界,无数面目狰狞的冤魂恶鬼张牙舞爪地向他扑来,那凄厉绝望的呼喊声如同一把把尖锐的利刃,直直地刺入他的心房,让他从梦中惊醒,心惊胆战,冷汗淋漓。李世民深知,这般频繁而恐怖的梦境绝非寻常之事,此事必定非同小可,一颗忧虑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逐渐蔓延开来。

在一个万籁俱寂的深夜,李世民在深沉的睡梦中,突然被一股神秘莫测、无法抗拒的强大力量无情地牵引着,他的灵魂竟不由自主地脱离了自己的身体,恍恍惚惚间,来到了一个全然陌生而又阴森恐怖的所在。这里弥漫着浓稠如墨的雾气,四周漆黑如墨,伸手不见五指,唯有隐隐约约传来的阵阵令人毛骨悚然的声响,在这死寂的黑暗中回荡。李世民惊恐万分地环顾四周,眼中满是慌乱与迷茫,当他逐渐看清周围的景象时,才惊觉自己竟然置身于令人谈之色变的地府之中。

地府之内,阴气森然,寒冷彻骨,各种恐怖至极的景象令人不寒而栗。他看到无数的鬼魂在无尽的痛苦中拼命挣扎,那一张张扭曲变形、狰狞可怖的面孔,以及那一声声撕心裂肺、凄惨无比的叫声,犹如一记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头,让他的灵魂都为之颤抖。李世民的心中此刻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深深的恐惧,他全然不知自己为何会莫名其妙地来到这个可怕的地方,更不知道究竟该采取何种方法,才能重新回到人间那温暖而熟悉的世界。

就在李世民陷入无尽的绝望,几乎要被恐惧和悔恨彻底吞噬之时,一位神秘莫测的使者宛如一道曙光,骤然出现在他的面前。这位使者面容慈祥温和,周身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仿佛能驱散这地府中所有的黑暗与阴冷。使者语重心长地告诉李世民,他之所以会来到这地府,乃是因为他在人间的某些行为引起了无数冤魂的强烈不满和怨恨,因而需要他在地府之中经历一场艰难困苦的自我救赎之旅。

李世民听闻使者之言,犹如在黑暗中抓住了救命的稻草,他虔诚地听从使者的指引,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在地府中的这段充满艰辛与挑战的旅程。他步履蹒跚地走过了那座令人胆战心惊的奈何桥,桥下忘川河中,无数灵魂在痛苦地翻滚挣扎,那场景令人触目惊心;他战战兢兢地进入了那庄严肃穆的阎罗殿,面对着十殿阎王那冷峻威严的审判。在这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李世民深刻地反思着自己过往的种种过错,内心充满了自责与愧疚。他暗暗下定决心,一旦回到人间,必定改过自新,励精图治,做一个真正贤明仁德的君主,造福天下苍生。

经过一番艰苦卓绝、九死一生的艰难考验,李世民终于获得了重返人间、重获新生的宝贵机会。他的灵魂缓缓地回到了自己的身体,当他缓缓睁开双眼,发现自己正安然无恙地躺在皇宫那奢华舒适的龙床上。李世民感慨万千,心中五味杂陈,他深深地明白,这次地府之旅乃是上天对他的一次严厉警示。从此往后,他更加兢兢业业、勤勉不辍地治理国家,全心全意地关爱黎民百姓,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万民敬仰、名垂青史的伟大帝王。而那两位忠心耿耿、坚守宫门的将军,也一如既往地忠诚守护着皇宫的安宁,为大唐的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热血,成为了大唐盛世中不朽的传奇。唐太宗入梦,以此阐明阴阳感应之道,也就是男女之间赠答之理;有感应必然有回应,有结果必然有报应,丝毫不差。唐高祖曾梦见自己身死,坠落在床下,被群蛆所吞食。智蒲禅师将此解梦为亿兆民众趋附之象。

太宗的这个梦,此前未曾听闻过。然而白天之所作所为,即是夜晚之所梦。地府之游,难道不正是“贞观”时期那些幽隐之事的反映吗?幽隐之恶,产生于心中而在梦中显现,此处正应该提出“心”字作为主旨,以此可见人心之险恶,便成就了地狱之险恶。如影随形,不可泯灭。

“太宗在一片渺渺茫茫之中,独自一个人,惊慌失措,难以寻找到道路;急忙写下私书寻求庇护;见到鬼门关便有先主李渊以及兄弟前来索命;为鬼龙公案进行辩解;在生死簿上添注内容;游观地府,心中充满悚惧;经过十八层地狱,心中惊恐惨然;亲眼目睹奈河桥,心中又惊惶不安;来到枉死城,心惊胆战;看见一伙鬼魅拦住去路,慌得无处躲藏,向崔判官求救,借相良的金银贿赂以求免罪;看到六道轮回,判官叫太宗明心见性;直到阴司里没有冤恨之声,阳世间方能享受太平之福;凡是各种不善之处,都可以一一改过。”这才归结出正旨。可见在阳世间不做不善之事,那么在阴司里自然就没有地狱之险恶了。处处都是从心上进行描写,而所呈现的都是太宗平日里的所作所为、那些问心有愧难以心安之事。阴阳之间的感应之道,恰如男女之间的赠答之理。只要有所感,必然会有应;只要有结果,必然会有回报,丝毫不差。唐高祖曾梦到自己身死,坠落在床下,被一群蛆虫所吞食。智蒲禅师将此解梦为亿兆百姓趋附之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具提醒之处在于,“众多冤魂索命,判官道:‘陛下得些钱钞与他,我才救得你。’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那得有钱钞?’”这正所谓“万两黄金将不去,一生惟有孽随身”啊。判官说得到些钱钞就可以救,难道真的能救吗?正说明此处钱钞不可到达,用不上,又如何能救得了你呢?下面借相良的金银,难道真的可以借吗?正说明在阳间作恶就会有恶报,作善就会有善报,一到阴司,帝王的十三年,反而不如匹夫的十三库;帝治的十五道,反而不如匹夫所寄存的一库。精妙之意都在反面,读者千万不要拘泥于文字表面!就会知道相良夫妇所积累的,是斋僧布施的善果,并非全是金银纸钞,自然就可以明白。

太宗因为老龙的缘故而陷入大梦之中,一到鬼门关,理应撞见老龙索命。为何却劈头撞见先主李渊以及兄弟等人,而没有见到老龙呢?

隋朝纲纪不振,天下之人共同追逐政权。高举义旗铲除残暴,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名正言顺。奈何采用裴寂的诡谋,派遣隋朝宫女去侍奉高祖?以逼迫之势让高祖顺从,使父亲陷入不义之地,违背了不犯上的本分,有干犯皇纲之嫌。冥冥之中的惩罚,那些谋臣辅佐之人,实际上是相互促成了此事。高祖广施恩泽,却在行为上失于检点,这就如同老龙被鲥军师所误导。而违背天时克扣雨量,云雨之差失了时机,惧怕天刑而遭到慧剑之斩,岂不是理所当然!

泾河之龙,实际上就是李渊,所以称之为“老”。“雨水共得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隐括了“李渊”二字。解析这两个字:三横为三尺,三直为三寸,“四”与“三氵十八子”合起来为零四十八点。又合并凑用,像“四”字的形状,分并各算,成四六二十四之数;合之“三氵八字”,为三八二十四数;共同组成四十八点。去掉“李”字的“八、子”,为克八点;去掉“渊”字的三直,为克三寸。所剩余的“李”字的“一”和“渊”字的通而用之,得到“泾”字。忌讳“李渊”,所以用“泾”来代替。龙潜于深渊,老处于浊世,泾河,正是其所应在之处。

只是太宗化家为国,错误地声称是拯救父亲之危,却无法拯救天理的惩罚。在玄武门埋伏甲兵,密言淫乱后宫,却自称功高不赏,不得已而有六月四日之举,实际上是劫父杀兄夺得天下,与杨广如出一辙,这也是隋朝灭亡的延续罢了。

杨广以十三年而亡,世民以十三年而死,也是理所当然。他收纳巢刺王妃而矫诬续嗣,夫妇、父子、兄弟之伦常,几乎沦丧殆尽。实在是不如李氏捐生投环,为妇道没有亏欠;刘全拼死进瓜,为夫纲没有缺失。难怪会夺走王姬之魄,生死之间让骨肉重逢,使得夫妇、父子、兄妹如同莲蒂重开,团聚一室。

至于太宗举刀相向,兄弟之间的情谊,已然消失殆尽,甚至波及到妹妹。这阴阳果报,丝毫不差。所以借太宗之口,发出这样的旨意,说:“朕回阳世,惟答瓜果而已。”南瓜,南属离,离属心。意思是只要心地光明,就会有结果作为回报。《诗经》中说:“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李。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李氏投环,刘全顶瓜,就是投以木瓜;翠莲借尸,玉英下降,就是报以琼李。男女,即阴阳之道;赠答,即果报之理;永以为好,即使死了也可以重生。与那些私自增添二寿,假借一库的行为相比,虽然回生却仍然如同大梦一场,相差何其之大啊!

然而太宗毕竟只是一场梦,并非真的死亡,一切地狱的景象,都是他心中自己所设想的,所以诸位大臣在他回阳之际,问道:“陛下有甚放心不下?”这是真实的记录。读到东西将相一齐启奏道:“陛下前朝一梦,如何许久方觉?”“一梦”二字,显着明白。按:太宗二十九岁登基,改元贞观,享年五十三岁。实际上在位二十四年,起初并非三十三年。如今称贞观一十三年,上面加二,事情似乎有些错误,却不知其中原有妙义。因为高祖李渊在位九年,实际上是太宗通过宫掖诈谋,劫制窃踞。所以武德年间虽然拥有虚位,而贞观年间已经预先擅掌神器了。把武德的九年移过来,加在贞观的二十四年上,岂不是三十三年吗?一加一为二,二加一为三,三三正好得九,所以加二画,就已经得到加九年的意义,这也是仙师加笔的精妙之处。取十三年作为地府之游,是为了模拟隋朝灭亡的延续;加二画以显示暗中窃取的权力,是为了表明无父之隐。等到后来玄奘历经十四年而返回,已经在虚加之外,太宗应该来不及见到他,所以以三十三年的在位时间,结束自西返东,以序经度世之局。

德明山居图云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后世谈论治国之道的人,推崇唐朝的贞观之治,几乎达到了刑罚废弃不用的地步,然而根本既已亏损,一切枝叶都是虚假的,修道之人,要修心炼己,以求大道。倘若欺罔诈伪,寸心难安,那就是自己制造地狱。所以老龙听从鲥军师,放心无忌,而难逃一剑;唐王求崔判官,放心不下,而虚添二画。与那悟空放下心,打入森罗殿,自己勾去死籍,并除掉十类的情况相比,虽然同样是梦却有不同的觉悟。如果能够了道而放下心,就必然如同悟空那样明确消除死籍,进而竟然可以登天;如果不能了道而放心不下,就想要如同太宗那样暗中增添生期,而难免陷入地府。天堂地狱,全凭心所在。从丹道视角来看,这段内容寓意深刻,充满了对修行的启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首先,文中所讲阴阳感应之道如男女赠答之理,强调了阴阳平衡与相互作用在修行中的重要性。阴阳和谐对应着修行中的平衡状态,只有保持这种平衡,才能实现修行的进展和成果的回报,正如有感必应、有果必报一般。

唐太宗的地府之游,可视为修行者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地府中的种种景象,皆是太宗平日所为在心中的投射,反映出内心的善恶和不安。这提醒修行者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内心,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陷入恶念和不善之举,以免自造地狱。修行者应每日进行自我反省,回顾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道德规范,是否有违背修行原则之处。若发现不当之处,要及时纠正,以保持内心的纯净。

老龙因放心无忌而遭难,唐王因放心不下而虚添二画,与悟空放下心而有所成就形成鲜明对比。这凸显了在修行中放下执念、保持内心清净的关键。只有放下心中的忧虑、恐惧和欲望,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解脱和境界的提升。修行者可以通过冥想、禅定等方式,训练自己的内心,学会放下不必要的负担,专注于修行的核心目标。

文中对太宗行为的批判,也暗示着修行者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追求权力和利益。如太宗劫父杀兄得天下,与杨广同辙,这种行为违背了道德伦理,必然会受到因果报应。修行者应秉持正道,以善良、诚实和无私的心态追求修行的目标。在面对诱惑和挑战时,要坚守原则,不为私利所动。

此外,南瓜寓意心地光明、结果为报,以及男女赠答象征阴阳果报,都传达了修行中善有善报的道理。修行者要通过修心炼己,培养光明正大的内心,以积极的行动积累善果,才能在修行之路上获得真正的成就。具体而言,修行者可以多参与公益活动,帮助他人,传播正能量,以此来积累善缘和福报。

总之,从丹道视角看,这段内容通过历史故事和寓意深刻的描写,为修行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强调了阴阳平衡、内心审视、放下执念、秉持正道和积累善果等重要原则。修行者应将这些原则融入日常修行中,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境界,追求心灵的解脱和成长。

喜欢悟空修真路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悟空修真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