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山水行吟 > 第412章 奴隶与奴才(第1页)

第412章 奴隶与奴才(第1页)

第412章奴隶与奴才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万战场,匈奴尽奔逃。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淫隐蓬蒿。

崇祯帝骑在骡子上,望着远去的终南山,手拉缰绳,不禁吟咏起了李白的《白马篇》。

今日正是崇祯二年的大年三十,崇祯帝和骆养性、曹化淳骑在三匹骡子上,正向北缓缓而行,打算从山西入北京。

不是三匹快马么?怎么变成三匹骡子了?

尚炯在张老樵的示意下,故意的。

天机阁的人都烦透崇祯帝了,岂能真的给他一行三匹快马?有骡子就不错了!

其实,尚炯本想给崇祯帝一行三头驴来着,不过这似乎有点太明显了,想了想,还是三匹骡子吧,至少看上去像马。

当三匹骡子牵出来后,骆养性和曹化淳本想理论,但看着尚炯又热情地给他们拿干粮和好酒,也就不好张口了。

三人吃了个哑巴亏。

其实也不算什么吃亏,人家白白给你们三匹骡子,再加上干粮和好酒,怎么能算是吃亏呢?要说吃亏,也是天机阁吃了亏。

崇祯帝从来没在大年三十的时候走过江湖,别说,还有点小兴奋,所以这李白的《白马篇》脱口而出。

骆养性和曹化淳可没那么好的心情,大过年的,陪着崇祯帝走在大西北,这趟差,苦也。

少年不识愁滋味。

出差苦归苦,可是作为奴才,该捧着还得捧着。

曹化淳的屁股一颠一颠地说道:“五爷,您这诗可是作得太好了!简直是出口成章,比那七步成诗的曹植厉害多了!”

崇祯帝在骡子上得意道:“过了,过了,这是李白的诗,都是童子功。”

“童子功也了不得,五爷,您不愧是真龙天子!”骆养性在骡子上竖起了一个大拇指,“文韬武略,天下一人!”

这马屁拍的,果然是个好奴才。

按照鲁迅《灯下漫笔》中的说法,历史上无非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一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想做奴隶而不得,是战乱时期;暂时做稳了奴隶,是太平盛世。

鲁迅道:“但我们自己是早已布置妥帖了,有贵贱,有大小,有上下。自己被人凌虐,但也可以凌虐别人;自己被人吃,但也可以吃别人。一级一级的制驭着,不能动弹,也不想动弹了。因为倘一动弹,虽或有利,然而也有弊。”

不过,奴隶与奴才,还是有区别的。

许子东是这样解读鲁迅《灯下漫笔》的:

“一段是讲从袁世凯称帝那年开始,中交票突然不值钱了。不值钱了,人们就会变穷。但是,中交票可以换银元,只是价格变成一半了。

“虽然中交票不值钱了,但是总比一文不值强。于是人们就拿了一百元中交票,换成了六十元的银元。

“当人们将银元放到口袋里的那一刻,觉得很开心,沉甸甸感觉真好,既安心又喜欢,心里终于有了踏实感。

“我们是一个极容易变成奴隶的人。

“明明是遇到了极不公平的事,在经过所谓的置换后,哪怕是自己吃了亏,还开心得要命。这意味着什么呢?人做了奴隶,还能做到很开心。

“当人们将银元放到口袋里的那一刻,觉得很开心,沉甸甸感觉真好时,只要有了开心的感觉,就开始不自觉地往奴才的方向发展了。

“如果你吃苦了你熬着了你反抗了,都没用,那你还是奴隶。如果你在这样的生活中还能嚼出甜头来,品出快乐,甚至还懂得如何欺负别人,那你就是万世不竭的奴才。”

许子东说得真好!

骆养性和曹化淳,就是这样的奴才。

崇祯帝被拍得正洋洋得意呢,只见远处来了一队人马,为首的大汉,身长而瘦,面色微黄,他的胸前,长须飘荡,足有一尺多长。

大汉手拿长刀,端坐于马上,厉声说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过此路,留下买路财,要是说个不字,管杀不管埋!”

“这是大年三十出来要饭的?”崇祯帝拉住缰绳,问向身边二人。

骆养性看了看此大汉,又看了看曹化淳,跟崇祯帝解释道:“五爷,这可不是什么要饭的。”

“我就说嘛,朗朗乾坤,我大明治下,人人安居乐业,怎会有大年三十出来要饭的!”

“五爷,要是要饭的还好。”曹化淳说道,“这虽不是要饭的,但却是劫道的!”

喜欢山水行记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山水行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