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在宋朝过的那些年 > 簪花 绽放在发梢的一抹春色(第1页)

簪花 绽放在发梢的一抹春色(第1页)

簪花:绽放在发梢的一抹春色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看过一部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第一集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元宵之夜,长安城的女孩子纷纷走出家门,上街赏花灯,每一个人都打扮入时,衣装光鲜,发梢别着一朵醒目的鲜花。这是流行于唐朝的一种时尚,叫作“簪花”。唐代画师周昉绘有一幅《簪花仕女图》,画的便是几位簪花的贵族女子游园赏春的情景。

唐朝的簪花时尚一直延续到了宋朝。在百花盛开的春夏时节,到处都可以看到簪花的女子。南宋的六月,茉莉花刚刚上市,一束花要卖几百文钱,你到酒楼吃顿大餐,也就几百文,但临安的女性,爱美,不觉得花贵,争着买来插在头上。鲜花插在头上特别容易枯萎,半天时间,一束绽放的茉莉花就蔫了。数百文钱,只供一晌之欢,但爱美的宋朝女性并不会觉得不值。

就连山村里的老婆子,也要在头上戴朵野花。南宋有一首《竹枝歌》,描述了四川岷江采茶女子的簪花时尚:“白头老媪簪红花,黑头女娘三髻丫。背上儿眠上山去,采桑已闲当采茶。”如果说,“黑头女娘三髻丫”体现了青春美,那么,“白头老媪簪红花”便是老来俏。你看宋朝女子多爱美。

恋爱中的小娘子更不能不簪花。每天早晨,门外总会传来清亮的卖花声,小娘子忍不住叫住卖花人,买了一束含苞欲放的鲜花,那花苞上,还带着露珠,犹如眼泪晕染了红颜,显然刚刚从枝头摘下来。看着这娇嫩的花骨朵,小娘子的心里,有一丝忐忑,担心情郎说,人面不如花容。但她偏要将这朵鲜花簪在鬓边,让情郎比较着看:到底是我的容颜好看,还是花朵好看?

这名热恋女子买花的细腻心思,后来让李清照写成一首《减字木兰花》。我们来读一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女子簪花并没什么稀奇,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在宋朝,男人也有簪花的时尚。

我看过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宋画《田畯醉归图》,画的是一名参加官府宴会的老农,喝得醉醺醺的,骑在牛背上回家,他的头上便别着一朵鲜艳的牡丹花。

我们都很喜欢的宋朝诗人苏轼,就写过一首诗《吉祥寺赏牡丹》:“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正好可以拿来作为这幅《田畯醉归图》的解说词。

读《水浒传》的时候,意外地发现,好几个长得五大三粗的梁山好汉,居然都有簪花的喜好,比如“小霸王”周通,“鬓傍边插一枝罗帛像生花”;“短命二郎”阮小五,“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鬓边插朵石榴花”;“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翠芙蓉”;“浪子”燕青,“鬓畔常簪四季花”;“一枝花”蔡庆,是个刽子手,却“生来爱戴一枝花”,他的绰号“一枝花”便来自簪花的喜好。

小说中有一回描写,元宵之夜,“小旋风”柴进想混入东京大内,便乔装打扮,换上官服,在幞头边“簪翠叶花一朵”,他为什么要这么打扮?因为元宵夜宋徽宗要驾临东华门,观赏花灯,与民同乐,皇帝给负责防卫的武官与士兵每人赏翠叶花一朵,头上簪着御赐翠叶花的人,才可以进入皇城东华门。

唐朝长安的元宵夜,是满城女子尽戴鲜花;宋朝东京的元宵夜,则是男人、女人都簪花,红男绿女发髻上的鲜花,与满街悬挂的花灯争艳,正如一首宋诗所形容的:“列肆千灯争闪烁,长廊万蕊斗鲜妍。”

簪花是宋时全民性的时尚,在春季的洛阳,牡丹盛开,城中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都在头上插牡丹花。在扬州,春时芍药怒放,也是不分贵贱,“皆喜戴花”。扬州的芍药名扬天下。扬州芍药中,有一个品种非常名贵,花瓣为紫色,如同紫袍,中间有一条金线,名为“金腰带”。相传有机会簪到“金腰带”芍药的人,都可以当上宰相。

说到“金腰带”,我要给诸位说个有趣的故事。

北宋庆历年间,大臣韩琦在扬州任知州。一日,扬州衙署花园的芍药居然开出了四朵形大、色鲜,且花瓣边缘为金黄色的“金腰带”。韩琦大喜,下令在花园中摆宴庆贺。

受邀而来的通判王珪、签判王安石,与知州韩琦都是当时的名士,下官核计,四朵芍药给他们三人一人一朵,第四朵花一时抓不到主人。适逢大名士陈升之赴任途经此处拜谒韩琦,于是第四朵花有了主人。

等陈升之入席后,韩琦又唤来家仆:“将这四朵芍药剪下来,给三位客人簪上。”当然,最后一朵“金腰带”留给了韩琦自己。

诸位猜猜,之后的故事怎么发展?你们听了说不定会和我一样大吃一惊。十余年后,设簪花宴的韩琦果然拜相;二十余年后,陈升之与王安石拜相;三十年后,王珪也拜相。真的应了戴“金腰带”者可以当宰相的传说。

韩琦设簪花宴的故事被许多人称道,还有好几位画家将这个故事画下来,题为《四相簪花图》。今天,如果你到扬州瘦西湖旅游,还可以在湖畔看到一组“四相簪花”的雕塑。

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创作《鹿鼎记》时,也将“四相簪花”的故事写入小说里。

话说韦小宝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巡视扬州,衣锦还乡。这一日,扬州知府吴之荣设宴,为钦差大臣韦小宝接风洗尘。宴席设在扬州一处芍药圃,吴之荣先请韦小宝赏花。布政司慕天颜摘了一朵碗口大的芍药花,双手呈给韦小宝:“请大人将这朵花插在帽上,卑职有个故事说给大人听。”

韦小宝接过花来,插在帽上:“这花戴着倒是不错,你说说吧。”

慕天颜:“恭喜大人,这芍药有个名称,叫作‘金带围’,乃是十分罕见的名种。古书上记载,戴这‘金带围’的人,日后会做宰相。”

韦小宝:“哪有这么准?你怕不是在逗我吧?”

慕天颜听了,便向韦小宝讲了北宋的四相簪花宴。韦小宝听得心花怒放,只是此人不学无术,不知他心里会不会感到奇怪:怎么大男人头上也簪一朵花,就好像丽春院的姑娘。

不过,对宋朝的男子来说,簪花确实是一种时尚。不但士大夫、平民百姓喜欢簪花,有时候,就连皇帝也会簪花。

北宋元丰年间,神宗皇帝游览皇家林苑“金明池”,刚好洛阳进献了一朵牡丹花,大如脸盆,神宗便在头上戴了这朵牡丹花。南宋淳熙年间的元旦,宋孝宗给太上皇宋高宗祝寿,自皇帝、群臣,至禁卫、吏卒,头上都簪花,诗人杨万里将这一盛况写入诗歌里:“春色何须羯鼓催,君王元日领春回。牡丹芍药蔷薇朵,都向千官帽上开。”杨万里文笔好,将百官簪花形容为“春色在官帽上绽放”。

要我说,宋朝流行的簪花时尚,就是绽放在宋人发梢的一抹春色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