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高考1977》完全可以作为稍微长一些的短篇小说,这样一长篇一短篇,从而实现一本杂志双作品的伟业。
连着两天,黄兴邦到余切所在的宿舍寻找他,却每次都得知余切不在宿舍,而在省图书馆搞创作。
创作什么呢?
根据余切室友阿莱的消息,他正在创作一篇越战史诗巨作,以一个小队之命运激起全民族之同情的小说。
那画面太美,已无法想象。
余老师拥有伟大的性格!
黄主编不便打扰他。
于是,黄主编总是在余切的宿舍周边徘徊,他徘徊着。
研讨会进行了一周,也就是第一周的周末,黄兴邦终于在白天看到了余切。
因为这天请来了原谅山地区作战得到轮休的几个士兵,是专门为了各位进行文学创作,提供真实素材的几位战士。
黄兴邦觉,余切有如战地记者一般,拿出自己的作品设定,事无巨细的询问这几位一线“顾问”。
就好像,他要把自己的小说写成真事儿一样。
“我把要拯救的这个士兵,设定为高干子弟,存在这种可能性吗?”
战士们言简意赅,“完全可能。”
“《高山下的花环》那文章我看过,我还听说的是,一到上前线了,要求让自己孩子撤离一线作战部队的要求多如牛毛,各种牛鬼蛇神都出来了……我却偏偏写了一个勇敢的子弟,有这种可能性吗?”
战士们答道:“有窝囊废,自然也有勇敢的,有打报告调去当汽车兵的,当然也有敢冲锋的……当然在战场上,我们还是会尽量照顾,但这种照顾很是有限……你们是搞文学创作的同志,我能理解你的创作。”
余切又问:“出现了要求分手乃至于离婚的信件,这种东西能出现在前线吗?会影响战斗力吗?”
“一开始是可以的,后来要求断绝关系的太多,就不可以了,但是大家还是有法子能看,因为要拆开来检查,有时候本人还没有看,班长已经破口大骂起来了……我们后来都一封封的当着所有人念,大家都早已习惯。”
余切点点头,他此前已经简要介绍过自己的故事设定,现在他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我这个故事,还有没有什么大毛病?”
“有的。你这里说有八个人,搞狙击的,搞爆破的,排雷的,背机枪的,通信的,端冲锋枪的……这个是不可能的,我们根本不是这么打,我们不是潜入破坏防线,那是对面做的,我们杀伤敌人,用的是炮,大量的炮!先用炮犁一遍地,再往前冲。”
战士们还说,“你要如实写的话,就不会生。”
“那这样故事就彻底不成立了,是改不成那样的。”余切笑道。“哪怕是删除一些人物也好,但一定要有深入敌后这一步,好莱坞有种类型片叫公路片,有个角色叫传令兵,在我看来,这本小说,本质上是同一个路子。”
“虽然写的像是纪实文学,然而,我这毕竟是一篇故事。”
黄兴邦知道,余切这是说给自己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