菇类、耳类的菌种市场已经露出庐山真面,不再是海市蜃楼。
接下来的路,无论多么艰难,都得大踏步往前走。
历时一年多的绝地大突围,终于奠定了决定性的胜利基础!
结合自身经济实际,当前具备规模生产条件——盈利能力的,尚只有平菇,以及平菇、香菇、木耳等菌种。
平菇生产兼菌种销售,是一条可行之路。
能栽培平菇的材料种类很多,但除了棉籽壳、玉米芯以外,其它材料都还需要进一步摸索。
棉籽壳需要外地采购,涉及运输、贮藏等一系列问题,自己尚缺乏足够的经济能力。
就地收购玉米芯,成本低廉,可季节性强,普遍只有冬季农闲时才有,体积大运输难,还需粉碎。
看来,秋季用玉米芯生产平菇的规模将十分有限。
是时候用自己个人的收入,为家人贡献点什么了。
走进布行一看,给家人换个季少说要五、六十元。
拍拍两边裤兜里的钱包,想想锁在抽屉的几个钱包,都是胀鼓鼓的几乎要装不下了(伍毛以下的票币和所有硬币没装进钱包),但十元的票子并不多,一元、贰元、伍元的票子倒是撑胀大多数的钱包。
下一步的收入何时才有,能有多少,一切还是未知。
布行里回旋着《童年》的歌曲声,庶盶随之想到“福利社里面什么都有,就是口袋里没有半毛钱”
的歌词,想着自己十分脆弱的流动资金,实在是无可奈何,只得响亮吹着《童年》的口哨离开布行。
走过来逛过去,最后买点水果、零食提上,把心一横,回家!
母亲提着猪稍桶边走边对庶盶说:“煮猪稍的灶孔里火好得很,给你烤嫩玉米嗷!”
“刚吃过早饭,还饱饱的吃不下,我不要。”
要说最苦最累,当属自己的母亲。
可是,她并没有因为子女的成年,而减轻多少的生活重担,即或是在农闲的当下,任然屋里屋外不见歇息。
母亲十分老好,不善于言辞,任劳任怨,默默劳作。
无论多么苦多么累,庶盶自始至终都没有听见或看见她有丝毫怨言的表露。
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一家七口人的口粮,全都由母亲在夜间用腰磨磨出来,白天还要参加集体劳动。
有时庶盶等兄妹也加入腰磨,但每到深夜一觉醒来,母亲的腰磨声还经久不息。
那随着缓慢步伐节奏一快一慢的腰磨声,曾一度是庶盶数年中睡前醒后的催眠曲。
弟妹们噼噼啪啪弄来一大堆嫩玉米,还有早核桃,母亲守在灶孔边翻烤。
烤玉米满屋飘香,香甜脆糯,一到面前就挡不住食欲来袭。
母亲专选最嫩的玉米烤好,递给婆婆,很明显婆婆还是嚼不烂。
庶盶用蒜窝子捣踏,嫩玉米的糯滑与水中泥鳅没啥两样,鼓捣好大一阵子,捣细的玉米还真的不多。
相对于烤玉米,鼓捣烧核桃容易多了,但还是颗粒居多。
婆婆慢慢咀嚼着鼓捣过的烤玉米、烧核桃“好吃、好吃!”
除了婆婆外,全家没有其他人沾午饭。
哪怕肚子胀的隐隐发痛,嘴里还是嚼个不停。
只要有烤玉米、烧核桃在面前,似乎被馋虫死拉硬拽,一个又一个。
七口人的一大家子,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嚼着烤玉米、烧核桃。
这日子,宁愿醉梦其间不愿醒。
随着猪稍不再煮熟以及柴火灶的消失,庶盶此后再也没有享受过那么持久、那么源源不断的烤玉米加烧核桃。
尝过了大江南北的美味佳肴,也多次慕名追风一些享誉海内外的美食,但对庶盶而言是尝过便过,能够屈指数来的早已寥寥无几,唯独烤玉米加烧核桃,那滋味忘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