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小娃,正是爱凑热闹的时候,真去了看几眼就没了兴致。”
正说着话,宋常贵进院来,他找过去扑个空,赵春兰说去看灯了。
笑着与两人说:“这下子满意了。”
青成笑嘻嘻:“喜月姐还给买了炸糕。”
宋腊梅忍不住笑:“难怪一说话就满口香味,看把你美的。”
说笑两句,杨应和就要去接喜月她们。
天刚黑时最热闹,离家远的转过一圈有些就先回去了,不过饶是如此,来来往往的人仍不断。
葛天冬来接阿爷,看到喜月她们,笑着点点头打招呼。
见过几回,喜月笑笑,没有多言。
杨应和过来没有等太久,食盒的糕便卖空了,先收摊回去。
两个食盒出来时装的满满的,大致算下能赚个百文,喜月已是满足。
回去把钱往钱罐里一丢,也不去数,等月底寻个空闲的时候算总账。
大哥整日在,西间的房门不曾挂过锁,极是信任。
十五过完,农人开始忙起来,宋常贵穿戴一新,与村里宋大海一道过来买糕。
青成穿着新衣站在一旁,还有些不情愿。
身边一个男娃则笑嘻嘻的。
喜月把糕装好递给他们,往青成耷拉的肩上拍一下:“姐相信你能学好。”
青成无奈点点头,被宋常贵瞪一眼:“等会要见夫子,别给我拉着脸,看人家毛蛋都笑着。”
石头在旁边站着,脸上带着羡慕,他也想去学堂,主要是青成都去了,他就没了玩伴。
赵春兰叹一声气,只装没看到,狠心不去理。
铺子和学堂在一条街上,隔的不过百步,青成随爹去见夫子,走时一步三回头。
他同样舍不得石头。
拜师六礼在乡镇上也并非全都会准备六样,看每个学生家境,殷实人家礼重些,有些家境一般的,自家的腌菜装上坛都能算一样。
糕点、肉、一小坛酒、一包干红枣,宋常贵准备了四样拜师礼,花去二百多文。
得到夫子回赠的一支毛笔。
沈易安
夫子赠了笔,买纸墨砚书册子又花去一两多银子,再交束脩金五百文。
半天功夫花去近二两,回到铺里宋常贵仍在交待青成要好好学。
又感叹农家想供个读书人出来不容易。
莫看束脩金只有五百文,一年却是要分三次交,端午、中秋还要交两回。
且端午、中秋这样的节日还要送师礼,一年至少要二两银子。
再说笔墨纸砚不便宜,像他们这回买的都是便宜货,也要花几百文。
要不是想孩子有出息,以后不只种地一条出路,谁家会舍得花这些钱送孩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