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接过令牌,仔细端详起来。令牌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图案,看起来确实像是某种重要的信物。
李隆基的眉头渐渐皱起,心中开始产生了一丝疑虑。
站在一旁的杨玉环见此情形,也赶紧开口劝道:
“三郎,俗话说得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安禄山若真有欺君罔上之举,那可是罪大恶极啊,不如立刻派人前往平卢查探一番,也好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李隆基听了杨玉环的话后,沉思片刻,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
他眉头微皱,语气严肃地说道:
“嗯,玉环所言甚是,朕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就定安禄山的罪,这样吧,朕即刻派遣亲信之人前往平卢,暗中查探此事,若安禄山果真有罪,朕定当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盛王见李隆基采纳了自己的建议,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赶忙跪地谢恩道:“谢父皇圣明!儿臣相信父皇定能查明真相。”
与此同时,安禄山在长安城中安插了许多眼线和耳目,对于朝廷中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
当他得知盛王前往行宫向李隆基告状后,心中不禁一紧。
他深知此事一旦败露,自己必定难逃一死。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安禄山决定破釜沉舟,加快谋反的步伐。
他一方面加紧训练手下的士兵,积极筹备粮草和武器,为起兵做足准备,另一方面,他指使李林甫在朝堂上散布谣言,诬陷盛王污蔑忠良,企图混淆视听,扰乱朝局。
李林甫本就是个阴险狡诈、阿谀奉承之徒,他与安禄山相互勾结,狼狈为奸。
接到安禄山的指示后,李林甫立刻在朝堂上兴风作浪,煽风点火。
他凭借着自己的巧舌如簧和长袖善舞,成功地蛊惑了不少大臣,使得他们对盛王产生了质疑和不满。
而被派往平卢查探的官员,实际上早已被安禄山暗中收买。
这位官员在收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后,便昧着良心向李隆基禀报说安禄山并没有屠杀平民冒领战功之事。
李隆基本来就对安禄山颇为偏袒,听到这样的汇报后,更是对盛王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他怒斥盛王轻信谣言,扰乱朝纲,甚至怀疑盛王是否别有用心。
盛王面对李隆基的斥责,心中有苦难言。
他深知这一切都是安禄山在背后捣鬼,但却无法当场揭露安禄山的阴谋。
他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只能暂时咽下这口气,密切关注着安禄山的一举一动,同时暗中收集安禄山谋反的证据,希望能在关键时刻让李隆基看清安禄山的真面目,从而阻止这场即将到来的大祸。
尽管遭到了斥责,但盛王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他苦思冥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亲自乔装前往平卢,去寻找更多能够证明安禄山谋反的铁证。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盛王带着几个对他忠心耿耿的手下,悄悄地离开了繁华的长安。
他们一路小心翼翼,避开了众人的耳目,踏上了前往平卢的道路。
与此同时,安禄山也在加紧筹备他的谋反计划。
他认为盛王已经被李隆基斥责,肯定不敢再轻易与他作对,所以对盛王的行动并未太过在意,甚至有些轻视。
然而,让他始料未及的是,盛王在平卢地区的百姓中,通过不懈努力,逐渐收集到了越来越多安禄山屠杀平民以及囤积粮草准备谋反的证据。
盛王不敢有丝毫耽搁,马不停蹄地带着这些证据日夜兼程赶回长安,心急如焚地想要面见李隆基,将这一惊人的现告知于他。
终于,盛王抵达了长安,他顾不得一路的风尘仆仆,径直奔向行宫,再次拜见李隆基。
当盛王将那一份份确凿的证据呈现在李隆基面前时,李隆基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至极,仿佛被一片乌云笼罩。
他瞪大眼睛,死死地盯着那些证据,心中的震惊和愤怒如波涛般汹涌。
李隆基沉默了许久,他的心情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一般,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涌上心头。
一方面,他实在难以接受那个一直以来备受他信任的安禄山,竟然是一个意图谋反的叛逆之徒。
另一方面,面对这如山的铁证,他又无法视而不见,自欺欺人。
更让李隆基感到痛心的是,这些证据中还显示出,他一向信任有加、视为肱股之臣的宰相李林甫,竟然也与安禄山暗中勾结,这无疑是在他的心上又狠狠地刺了一刀。
“安禄山,你这个逆贼,竟敢如此欺瞒朕!”
李隆基终于忍无可忍,怒冲冠,猛地拍案而起,震得桌上的茶杯都差点掉落下来。
他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充满了愤怒和失望。
“来人啊,即刻起驾回宫!”
李隆基对着侍从们怒声吩咐道。
如今生了如此重大的事情,他已经没有心思再在行宫逗留,必须立刻回宫处理这一紧急情况。
于是,李隆基轻轻地牵起杨玉环那如柔荑般的玉手,柔声说道:
“玉环啊,咱们现在先回宫去吧,等朕把安禄山这等逆贼处理妥当之后,再来这行宫游玩,你看如何?”
喜欢综影视:狐狸精在后宫杀疯了请大家收藏:dududu综影视:狐狸精在后宫杀疯了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