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胎技巧确实是决定了一个人的起点,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则是出生那一刻就注定当骡马。
在春秋这个时期,起点实在太低的话,再有能力也是难以做到逆天改命。
怎么说呢?
想在春秋时代完成逆天改命,必须是出生在晋国的“徒”、“士”或“大夫”之家,其他国家则是必须出生在“大夫”之家。
那样看起来的话,晋国无疑是有更多的上升通道,确确实实也有许多的人从“士”爬上“大夫”,可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天花板,例如卿位几乎就是由那几个家族把持,没有其他家族的份。
关于嫡庶之别这一点,不止是春秋时期,往后两千多年也一直存在。
只是吧?晋国又一次上大分,原历史上是赵鞅让赵毋恤继承了家主之位;到楼令的这个历史版本,他对庶出的楼武实施了分封。
无论原版的赵氏,亦或是这一版本的楼氏,其实都算是打破了常规。
以后其他家族出现了能力极强的子弟,有相关的例子借鉴,不是道路被彻彻底底地封死。
而在楼氏这一边,一众庶出的子弟因为看到了楼武的例子,他们爆发出来的奋斗欲望无比浓烈。
现实情况肯定也存在界限,例如更多的机会肯定是落到楼小白手里。
看看父与子的交谈,重要的任务落在了楼小白手里,等于说想带谁玩也由楼小白去决定,简直是让缺乏表现机会的兄弟看得望眼欲穿了。
楼小白没有察觉到那些兄弟对于建功立业的渴望吗?他当然有看到,内心的滋味比较复杂。
有了楼武的案例,压力其实是给到了楼小白这一边。
作为嫡长子要是干得比其他兄弟差,哪怕是不会威胁到宗子之位,无疑还是谁尴尬谁知道。
“父亲,我可以带一众弟弟前往吗?”楼小白问道。
楼令看向那些将渴望写在额头上的子嗣,沉吟了一下下,才说道:“除了司之外,全带走吧。”
遭到排除的楼司愣了愣神,很快调整好表情,保持一脸的笑吟吟。
得到答案的楼小白其实也是心里困惑,选择将疑惑埋藏起来,朝着获得机会的一众弟弟露出温和的笑容。
“司有什么任务吗?”楼小白好一会才问。
楼司也好奇自己有什么任务。
“温氏与智氏要讨伐三戎,为父要让司一同前往。”楼令给出了答案。
这是楼令和楼小白的身份不适合插一脚,由楼氏的嫡次子掺和进去会显得目标较小。
论事实就是楼司的身份最为合适,他出现在讨伐三戎的战场,一来可以显示出楼氏对温氏、智氏的支持,再来就是不至于让中行偃闹出破罐子破摔的举动。
毕竟,楼司也是姬娇所生,去帮舅舅的忙,算是亲戚之间的一种帮衬。
要是楼小白前去?不要忘记楼小白的身份。
什么样的身份,哪些事情不能够去做,什么时局之下做什么,一概都是有其讲究的。
如果楼小白去掺和温氏和智氏对三戎的讨伐?跟楼氏直接为他们站台有什么区别呢。
而楼氏真的要帮温氏和智氏站台?等于是郤氏与楼氏要介入荀氏的内斗,逼得中行偃退无可退,便是觉得再无胜算也必须反击了。
仅以荀氏内部的格局划分,出于名份上的压制,作为大宗之主的中行偃占尽优势。
要以实力划分的话,一样是中行偃手握更多的力量。
只是从人心上来看的话,荀氏一众族人不理解中行偃的做法,同时对智罃有着很大的同情。
在较量方面,历来不是谁强就一定能够笑到最后,世间多得是逆风翻盘的人,无一例外都涉及到人心的层次。
那也是智罃能够跟中行偃争斗的基础。
换作是人心全在中行偃这一边,以为智罃敢跟于抗争吗?
而中行偃丢失之所以人心,最大的错落之处是他舍弃了程氏。
没有错,晋国现在还有程氏,只是荀氏的小宗程氏已经随着程滑弑君被除名。
中行氏的出现是在荀林父时期,问题则是出现在逝敖这一代。
荀氏的始祖是荀息。
荀息生逝敖。
在逝敖这一代,他将嫡长子别为中行氏,中行氏的始祖便是荀林父。
同一时间,逝敖又将荀首别为智氏,智氏的始祖就是荀首。
有荀氏,又同时出现中行氏和智氏,谁继承逝敖的大宗之主权柄了呢?乃是别出为中行氏的荀林父。
如果荀林父理智的话,他不应该让中行偃同时继承荀氏和中行氏的家主之位,因为那样会让家族同时有两个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