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确实是个问题,去年分家分的粮食,宋惊蛰他们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今夏分家那三亩地的收成得留着换粮食了。
可宋惊蛰要是个听劝的,他当初也就不会改田了,他嘴上应着:“我心里有数,叔。”回头该怎么做,还怎么做。
在村里所有人都不看好中,宋惊蛰一解决完税收的事儿,就和林立夏把稻子运去镇上卖了。
这季的稻子被虫啃过,长得也不好,还没种子饱满,宋惊蛰和林立夏也以为值不上什么价了,谁知他们都想左了。
他们这地儿没人种水稻,这粳米又是细粮,是富贵人家才能吃的东西,即使长得不好,但只要口感不变,一样不影响卖价。
王有粮南方稻给他们算的五文一斗,北方稻八文。宋惊蛰八石稻谷,总共卖了五两五钱。
他们这儿的豆子高粱最高价还是去年夏天遭灾,又恰逢各大作坊没有存粮了,王有粮给的三文多一斗。
寻常豆子高粱的价格在一文半和两文钱间来回浮动。
十亩上等地的高粱豆子收成也不过二十五石,最高价全卖了,也才五两银子。
他们算下来比种豆子还多出半两。
而且这还是在他们第一年种稻子,不会种,收成不好的情况下,要是他们种得好,收成好,宋惊蛰和林立夏都不敢想,这十亩稻田的收益该有多好!
“……”
卖完粮,林立夏回家数了数钱匣子里的银子,虽说过年那段日子他们花了不少,可过年那天公爹给他包了个二两银子的红封,说是感谢他为家里的付出。
这些日子他又卖鸭蛋鹅蛋攒了不少钱,零零总总算下来,花出去的钱都赚回来了,还多出二两来呢。
林立夏高兴地跟宋惊蛰道:“惊蛰哥,有二十八两了,可以买牛了。”
宋惊蛰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也跟着高兴道:“好,咱明儿就去买牛。”
因为买牛这事儿两人惦记好久了,且这次买牛的钱是他们一点一滴辛苦攒下来的,不像买地一口气挣了笔大的那么虚,两人兴奋得一夜没睡好。
翌日,在家里用过早饭,跟郑月娥打了声招呼,拿上钱就要上畜牧庄买牛。
施银杏一听他们要回稻香村,拉着宋惊蛰的衣角,眼巴巴地央求道:“舅舅,我也想去。”
宋惊蛰哭笑不得:“我去你林舅舅家,你跟着凑什么热闹。”
施银杏一脸认真道:“我去看榆哥儿呀,我上次跟他说好了,要送他一个毛球球的。”
去年林立夏那身皮毛做的衣裳,施银杏很喜欢,等宋白露和施显宗收山货回来,就跟他们说了,她也要做一身那样的衣裳。
把女儿放在宋惊蛰这儿本就对女儿心存愧疚的宋白露哪有不答应的,正好她们收山货收了不少白色的兔毛,当即就全拿出来给她做衣裳了。
宋寒露见裁下来的兔毛边子扔了可惜,给施银杏扎了两个毛球球坠在领口上。上次收稻子,林家人全来了,林榆就交给郑月娥看着。
两个差不多年纪的小孩,很容易就玩到一块去了,割稻子那几天,两人都混成手帕交了。
宋惊蛰没法替林立夏做主,俯下身跟他道:“这舅舅可没法答应,你得去问你林舅舅。”
施银杏又把目光挪到林立夏身上,眼巴巴地:“林舅舅。”
“好吧,好吧,带你去。”林立夏本就心软,再被她这么看着,又不是什么大事儿,哪有不答应的。
得到应许,施银杏一溜烟钻回屋里,一口气拿了好几个毛球球出来,黏在林立夏腿边,小嘴抹了蜜似的:“谢谢林舅舅,林舅舅真好。”
“别夸了,走了。”宋惊蛰见林立夏都被他夸得不好意思了,把她捉起来抱在怀里,带着她往稻香村去。
说起林立夏同意带银杏这事儿,宋惊蛰心里也是格外感慨。
秋收不久后,宋白露和施显宗就回来了,因为两人借钱买的盐引,这趟虽说只挣了三两银子,距离一百两的欠债杯水车薪,但晒黑了不少的宋白露,给家里每个人都买了礼,并给他们说了不少收山货时的趣事,还表示不出两年,她一定能把欠债还清。
林立夏见过宋白露当晚就跟宋惊蛰说:“惊蛰哥,我们带银杏吧。”
宋惊蛰一开始还以为他抹不开情面,让他不要有心理负担,不想同意就不同意,毕竟施家还有施家父母在。
林立夏却说:“惊蛰哥你不觉得大姐这次回来,精神气都不一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