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对七十年代了解的不多,陆小言也知道收音机属于三大件之一,就算他现在成了工人,想买个收音机,也得几个月的工资,不,单有工资还不行,还必须要有票,收音机票可十分难得。
她心中不由一动,先是小台灯,又是小风扇,现在又了收音机,他丶他不会也是穿越来的吧?
一两件还好解释,现在连收音机都有了,他可没钱!怎麽可能买的到收音机?
正怀疑着,就听傅沉开了口,“我之前不是跟着金教授学习过吗?组装台灯和小风扇,都是跟他学的,之前没材料,才没做,收音机的构造啥的,也是同他学的,材料有一部分是在省城买的,还有一部分是在县里旧货市场陶的,你凑合用吧,估计寿命不长。”
他也不算撒谎,老教授虽然没教他这些,却给过傅北好几本书,也指导过他一些物理原理,多钻研的话,组装出这些东西,其实也不难。
他说完,就将安好电池的收音机打开了,转动了几下,里面传出了一个沉稳的男声,正在播放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陆小言记得他口中的金教授,听说是清大的老教授,一身才华,在物理学界是泰斗一般的人物,给国家培养了不少物理人才,还曾参与过秘密项目的研究,他接触的都是国家核心机密,组装个收音机啥的对他来说,对他来说,估计跟喝水一样简单,陆小言没再怀疑什麽。
他来到陆家大队後,傅北跟他走得挺近,刚开始陆大山还挺担心,让他少接触金教授,以免受连累。
傅北一向听话,唯独这一点很倔,虽然明面上没再接触他们,仍会偷偷接济这几位老教授,他亲近的可不止金教授,陆小言跟他一个屋,了解的最多,他晚上还会趁人不注意,帮他们打扫牛棚,送热水袋,送红薯,还时常捧着几本资料,看到很晚。
那些书,都是几位老教授偷偷带来的,也不知道他学了多少本领,有好次,陆小言半夜醒来,都看到他趴在书桌上在看书,都要成书呆子了。
印象中金教授也很是爱学习,哪怕睡在牛棚,环境臭烘烘的,也时常抱着一本书看得如痴如醉的,有时候,放着牛时,还会突然掏出笔记本,一通计算,算出来时,开心地手足舞蹈。
去年,陆小言去河提上捡柴时,还听到跟他一同下放的人,嘲讽他,“看再多的书有啥用,都成臭老九了。”
老爷子眼睛仍旧盯着书本,语气却云淡风轻,“国家刚成立没多久,一切都要摸索,等革命结束,咱们总会恢复名誉,不论什麽时候,建设国家都需要科学知识,只有坚持学习,日後才能继续为祖国效力。”
他的同伴听到这话,却不由老泪纵横,喃喃了一句,“就怕咱们等不到这一日。”
这段时间,陆小言要麽忙分家的事,要麽着急猪生病的事,都忘了村里还有几个高级知识分子。
回忆起这些,陆小言不由肃然起敬,正是有这样一批可爱又可敬的人,祖国才变得更加繁荣昌盛了。
陆小言没再多问,傅沉将收音机递给了她,从包里拿出两盒膏药,陆小言眨了下眼,傅沉已经站了起来,“我出去一趟。”
一看就是要送给老教授们。
下放到陆家大队的知识分子,有五人,有清大的,还有人大的,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一朝遭难,他们的待遇自然不可能像知青这麽好,只能睡在牛棚,一个个年龄又大了,难免腰酸背疼,金教授和陈教授,是几人里家庭经济条件最好的,不说从小锦衣玉食吧,也差不多,哪受过这种苦,这不繁重的劳作,让他们都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每逢阴天下雨都要遭罪。
也亏得傅北胆子大,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对这几人,不仅不畏惧,反而充满了敬佩,有了他的帮衬,这群老前辈的日子才没那麽苦。
之前傅北每次去探望这几人时,原身都胆战心惊的,唯恐被大家发现後,家里也跟着遭殃,她很想劝劝傅北,奈何嘴巴笨,啥都说不出来,以至于只能胆战心惊的瞧着。
陆小言倒是不怕这些,还出声提醒了一句,“厨房里还有红薯,你拿去一袋,他们饿得扛不住时,可以烤着吃一块。”
这年头,村民都吃不饱,更何况他们,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
傅沉脚步一顿,点了点头,也没说啥,径直去了厨房,他知道她一直有颗柔软的心,唯独面对他时总气鼓鼓的。
他走後,陆小言将收音机放在了桌上,继续作画,没过多久,外面就刮了起风,木门被吹得吱呀作响,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屋檐上,混着泥土,噼里啪啦往下砸。
陆小言还挺高兴,前两天陆大山还念叨着,可别又干旱,村里已经一个多月没下雨了,地里的菜都蔫蔫的,全靠浇灌,才活了下来,这场雨来得很及时,只要不是暴雨,对庄稼来说,其实是好事。
陆小言还没高兴多久,啪嗒,一滴雨砸在了脸上,她一惊,忙抱着画稿站了起来,桌子上也有一滴水,擡头一看,才发现,这屋里竟然漏水。
陆小言忙将台灯,收音机放在了床头,将桌子移了移,擡到了不下雨的地儿,糟糕的是,床上方竟然也漏雨,陆小言只来得及将床单被褥卷了起来,床板上已经滴了一小滩水。
她去找了个盆,放在了漏雨的地方。
刚接上水,陆大山就冒着雨跑了过来,他抹了一把脸上的水,才问,“怎麽样?漏雨的地方多不?”
说完,擡起了头,“还好,就两处,不算太多。”
“爹,你们房间呢,漏水的地儿多吗?”
陆大山:“也不多,就三处。”
陆小言:……
三处还不多?这可是应了那句,天上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陆大山还乐观,“等天晴时,我再维修一下,今天你们先凑合一下吧,小北又出去了?”
怕他们担心,她敷衍道:“嗯,找他朋友去了,等会儿看看雨会不会停吧,要是不停,我等会儿接他,你和娘累一天了,早点休息吧。”
下这麽大,哪能休息得了,得一直接水才行,不然屋里全是泥泞,滑倒就不好了。
陆大山:“你不用跑了,大晚上下着雨,不方便,我去接就行,他去的谁家?是振南家还是小成家?”
陆小言揉了揉鼻尖,“爹,你不用管了,说不准等会儿雨就停了,你别担心,在村里丢不了。”
陆大山虽然憨厚,却不傻,见她神情有异,猜出了什麽,他也没多说啥,说起来那几位老人也怪可怜的,本来一个个都是教授,要多体面多体面,结果现在过得连他们都不如。
清楚闺女是不想让他担心,他也没再坚持,左右在村里,也没啥坏人,“行吧,那你小心些,这雨还不知道要下多久,先把床移动一下位置吧,放到不漏雨的地儿。”
两人将床掉转了一个方向,靠东放的,这边不漏,将床擡好後,陆大山目光不由一凝,呼吸都重了一分,“这是啥?收音机?”
七十年代结婚的四大件俗称三转一响,那一响就是收音机,村民们没啥娱乐,要是有个收音机,那可是件相当赶时髦的事,能吹嘘很久。
他们大队也就刘书记家有一个收音机,还是大女儿嫁的好,男方给的彩礼,闺女又是个孝顺的,留给了刘书记。
刘书记最宝贝的就是这个收音机,有时干活时会带着身上,让村民们也听一听。
但凡带这个收音机出门,那是必定要带个板凳的,他家那个凳子,都快成了收音机的专属宝座。
怕听多了容易坏,他也不经常听,带出去的次数也有限,陆大山只听过三次,一次是新闻,两次是戏曲《朝阳沟》的精彩片段,不止他,所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
他至今还记得“那个前腿弓,那个後腿蹬”“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田间村民们干活时哼得最多的也是这几句。
至于其他村民,都没收音机,他们村实在穷,崔奶奶家能买一个自行车,也足够炫耀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