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他伏案奋笔疾书,将自己所了解到的两淮盐引案相关问题一一写进奏折,第二天便快马加鞭呈给了乾隆皇帝。
奏折呈上去没几天,乾隆帝在养心殿中大发雷霆,将奏折狠狠摔在地上,怒喝道:“这帮蛀虫,竟敢如此胆大妄为!”
当即下令,密令江苏巡抚彰宝会同尤拔世,务必将此事彻查清楚。
六月的扬州,骄阳似火。
彰宝与尤拔世带着一众衙役,开始了紧张的调查。
他们翻阅了大量的盐引账目,询问了众多盐商和相关人员。
没几日,便初步查明历任盐政等均有营私侵蚀的弊端。
消息一经传出,扬州城的盐商们人心惶惶,有的甚至开始收拾细软,准备外逃。
到了七月,调查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彰宝等人奏称,查出前任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曾令商人办买古玩,却未曾给价银。
不仅如此,还发现了大量的余引无着银,这无疑是盐引案中的一颗重磅炸弹。
卢见曾的府邸很快被查封,他本人也被带到了衙门候审。
随着调查的深入,案件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内务府总管大臣高恒、前两淮盐运使普福等官员也被牵扯其中,他们侵蚀盐引余息,数额巨大。
乾隆三十三年九月,军机大臣傅恒等经过一番审讯和商议,结案后上奏了相关处理意见。
乾隆看着奏折,面色阴沉,最终下令将高恒、普福、卢见曾绞监候,秋后处决。
由于卢见曾交代出纪晓岚曾给他送过信,纪晓岚也因此被充军迪化!
消息传来,扬州城一片哗然。
那些曾经仗着权势肆意妄为的官员们,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而这起两淮盐引案,也成为了乾隆朝的一大要案,被人们久久传颂。
刘墉在这一年里,除了因征缅战事和乾隆有过讨论,以及帮助纪晓岚给尹勒图将军写了封信之外,对这两起大案没发表任何建议。
其实以他的身份是可以发表点意见的,但是他当时的身份没有资格在朝中说三道四。
或许是他低调行事吧,这也未曾可知。
时间进入乾隆三十三年的冬季,朝廷决定再次发动征缅之战,朝堂上气氛凝重而热烈。
大臣们纷纷各抒己见,有人慷慨激昂地陈说征缅的必要性,认为这关乎国威与边疆的稳定;也有人忧心忡忡,提及前次征缅战事的艰难,粮草补给、水土不服等难题依旧横亘眼前。
刘墉被允许站在朝堂一角落,静静聆听着众人的争论。
他的眼神中透着思索,此次征缅之战,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简单的军事行动。
虽说自己此前因种种缘由在朝中话语受限,但关乎国家大事,他内心实在难以平静。
回想起过往的经历,那些战场上的残酷画面、百姓们因战事而承受的苦难,一一在他脑海中浮现。
经过朝中百官长时间的讨论,仍然没有一个让乾隆满意的结果。
乾隆被吵得头昏眼花,大怒道:“住口!”
短暂的寂静之后,乾隆大声喊道:“刘墉!
刘墉何在?”
“哎!
草民……草民在这儿呢!”
刘墉应声从文武百官最后的犄角旮旯里站了出来。
乾隆说道:“你说说,这征缅之战该如何是好?”
“草民……”
还没等刘墉的“草民”
二字说完,乾隆就怒目而视地打断了他的话:“别再装了!
什么草民草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