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大明国运靠我夺笋 > 第9章 心有余悸(第2页)

第9章 心有余悸(第2页)

朱元璋暗自责备着,不知不觉间,走到了太庙,看着自己为朱家祖先修建的太庙,迈步走了进去。

------------

太庙内的长廊挂着白灯笼,除了四周巡逻的士兵,再无他人,显得格外空旷冷清。

气氛并不显得阴森。

而在供奉灵牌的殿堂外,有两尊气势雄浑的石龙,正威严地俯视着来人,仿佛在提醒这里是亡者的安息之所。

朱元璋轻车熟路地步入大殿。

殿内悬挂着一排排白色灯笼,还摆放着一个个灵牌,每一个他都记得名字。

朱元璋就这样站在殿内,目光逐一扫过这些灵牌。

时光如潮水般将他的心绪冲回遥远的往昔,那时他尚且年少,家中困窘至极,饥饿与寒冷几乎吞噬了一切。父母下葬时竟连一席薄布都无法备齐,兄弟们一个个因饥寒交迫而亡,为了填饱肚子,什么都愿意尝试。

朱元璋沉溺于这段回忆之中。

不知过了多久,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些许满足与喜悦,也夹杂着一丝难以言喻的情感。他的视线最终停留在前方的一块灵牌之上。

“妹妹。”

“咱们的大哥如今愈发出色了,不仅比我们预想的更聪慧、更有远见,还敢于反驳我们的意见,这定是你教给他的。”

“我们从未教过他这些。”

“哈哈哈。”

“但我们并未因此责怪他。”

“他有自己的见解是一件好事,但最让我们担忧的是,我们的后代是否会忘记根本。”

“我们经历过苦难,也是在乱世中挣扎求生的,深知那种日子的艰难,也明白每一粒粮食的重要性。”

“难道我们不清楚自己对农业生产的严格把控吗?难道我们想要这样?只是身不由己罢了,我们清楚得很,知道那些官员是什么德行。”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监督他们,可这些人依然阳奉阴违,欺上瞒下。如果我们分心去做别的事,恐怕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惨状又要重现了。”

“我们可以这样做吗?”

“活着有多难,有饭吃是多么不容易,以前有多少人活不下去。”

“如果我们不重视耕作,这些*污吏便会把底层百姓的粮食榨取殆尽。”

“我们是从蒙古人手中夺来的江山,那些蒙古人是什么人?他们只懂得享乐,只知道征收赋税。正是他们一次次增加税负,害死了我们的父母,害死了我们的兄长。”

“他们会关心我们这些平民百姓的生死吗?”

“在那些蛮人的残害之下,多少良田荒芜,多少人被活活饿死,没有人种地,没有人开垦荒地,天下哪里还有粮食可吃?”

“我们出身贫农确实不假,朝廷里的许多人私下议论,说我们因为这个出身,嫉妒读书人,怨恨当官的。”

“可现在我们已经是皇帝了,为什么要仇视他们呢?”

“但我们从不理会这些流言蜚语,也不在乎,更不介意所谓的面子。”

“我们要什么面子?只要百姓生活安定,能吃饱穿暖,我们可以丢掉尊严,但我们害怕这个天下会因为人性的贪婪而变成空中楼阁,成为坟墓中的枯骨……”

“所以我们必须为标儿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得确保把天下交给标儿的时候,天下不会再有人因饥饿而死,我们必须为标儿把好这一关,做好农业。”

“农业乃国家根本,根本稳固则国家安宁。”

“只有农业发展好了,标儿才能没有后顾之忧,去做他想做的事情,也只有让百姓能够生存下去,我们的大明江山才能长久稳固。”

“稳稳地坐下去。”

“我们重视农业,并非为了别的,而是为了让大明江山拥有千秋万世的基础。只要农业的基础不被破坏,我们的大明就能永远屹立于世。”

“这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朱元璋抬起头,脸上布满皱纹,曾经充满辛酸、自责、苦涩等复杂情感的表情,现在已转变成一种新的神态——傲然。

朱元璋背着手,走向太庙外,边走边说:“我们宁可其他方面停滞甚至倒退,也必须让天下官员以农业为本。”

“既然我做了皇帝,就绝不会允许那样的情况再次发生。”

“而且我早就有过明确的态度。”

“大明江山不仅是我个人的财产,也是整个朱家家族的共同财产。”

“这是我们的天下!”

朱元璋心中紊乱的情绪终于平息下来,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只是朱标还无法理解他的做法,他决定不作解释。

他相信。

总有一天,朱标会明白的。

离开太庙时,朱元璋皱眉想起殿内朱标那既委屈又害怕的模样,不由叹了口气。

“唉。”

“老大也是为我们考虑,也是为了大明江山着想,我当时为何如此沉不住气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